1944年春节过后,这支移民队在县城集中。李增正在移民集中地教唱《东方红》和《移民歌》,歌声吸引了来佳采风的鲁艺文艺工作者马可等同志。马可同志在《延安鲁艺生活杂记〈东方红的启示〉》中详细叙述了他发现《东方红》,采访李有源、李增正的经过:
有一天,我们来到黄河边上的一座山城──葭县。这儿接近陕甘宁边区北部边境,大都是丘陵地带,气候寒冷,土地也较贫瘠。因此政府号召人民组织起来“下南路”──到延安一带去开荒。我们前往葭县的路上,已经碰到过好几支移民队。旅途的最后一天,路程特别长,到了目的地后,有些同志累得倒头就睡。忽然,附近什么地方传来了一阵雄壮的歌声。那是一支本地民歌,曲调相当亲切、新鲜。我们循着声音找去,看到一个青年农民正站在一群老乡面前教唱: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
他为人民谋生存,他是人民大救星。
这个教唱的青年名叫李增正,是一支正待集中的移民大队的队长(李增正本是副队长,此处作者误认为队长。编者注)。他说,这首歌是他叔叔李有源编的。我们觉得歌子的曲调淳厚感人,就把它记录下来,但当时想不到它会广泛流传,日后成了世界著名的一支颂歌──《东方红》。
第二天,我们在移民队出发的时候,看到了李有源。那天,他带了一支新歌,特地从家里赶来交给侄儿,嘱咐他在路上教唱。这支歌是鼓励移民安心南下,不要在路上惦念家乡(移民在第一年多不带家眷)。李有源的文化程度不高,只是在冬学里认了一些字,他把歌词写在一张粗麻纸上,从那不怎么顺从的笔迹中,可以想象到写作时的艰苦情景。那时候,我们学习群众的语言还很不够,常常流露出知识分子的习惯话和职业述语。当时,我们对他的“创作天才”表示“敬佩”,相信他的“作品”会“推动”群众的“歌咏运动”……他睁大两眼,没有理解我们的意图。在他看来,为了帮助政府做好工作,编些歌给大伙唱,是件天经地义的平常事,不值得大惊小怪。因此,双方谈话一开始,几乎就僵在那里,幸而话题马上转到编写移民的秧歌剧上去,空气活跃起来。原来,李有源在一生的劳动和生活斗争中,凝聚了不少经验和智慧,常以诗的语言,迸发出饱满的政治热情,他不仅作曲,也编秧歌剧。他听了我们的秧歌剧“下南路”,坦率地提了一些意见,指出几处不符生活真实和政策精神的地方。
通过这次谈话,李有源等于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生活知识、政策、剧作法和诗歌作法的课。这是我们走出“小鲁艺”后遇到的最好的教员之一。
马可同志用一段感人的话结束自己的回忆:“可见劳动人民中间有数不尽的卓越的艺术天才,并非只有我们才特别具有艺术的先天禀赋!也可见艺术作品的提高,决不只是一些专业技术的加工,更重要的是继续深入思想改造。得深入生活,虚心学习民间艺术”。著名音乐家马可和人民歌手李有源的这次会见被音乐界传为美谈。
关于采访李有源、李增正,发现《东方红》的情况,著名音乐家刘炽曾经在一次座谈会上谈:
……在采访过程中,李有源叔侄偶然谈起他们编了一个移民歌,第一段词就是《东方红》,后几段是关于移民的词。当时感到这方面的歌很需要。在这以前只有《刘志丹》歌中的第二段,有歌颂*的词,并且还有些浪漫色彩。“*来势力重,他坐上飞机在空中,后带百万兵”。当时根本还没有飞机。另一首是鲁艺写的,没唱出来。第三首就是《东方红》,对于《东方红》的第二、三段词是请张松林和公木同志填的。在人们的演唱过程中,又给这个歌曲注入了新的生命。在音乐上,没有增加新的音符。后来由军乐团一演奏就更加雄伟、有气魄了(见1977年6月陕西省文化局《陕北革命民歌选集》编辑小组编印的《陕北革命民歌资料选编》之《刘炽同志谈陕北革命民歌》)。
在马可采访李有源的当天,屈增全与李增正就带领移民队从佳县出发,经米脂、绥德等地,一路把《东方红》和《移民歌》唱到延安。延安的文艺工作者陈伯林根据李增正的演唱作了记录,把《东方红》作为《移民歌》的第一段,连同曲谱,发表在1944年3月11日的《解放日报》上。发表时的标题是《*领导穷人翻身》,并把“东方红,太阳升”一句写作“太阳升,东方红”。《东方红》很快在边区各地传唱开来。
马可等鲁艺文艺工作者回到延安后,也把采访李有源、李增正,发现《东方红》的过程讲给延安的同志。
1945年4月,党中央在延安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著名作曲家贺绿汀依据李有源的《东方红》和《移民歌》(《东方红》和《移民歌》本是李有源编的各自独立的两首歌,因李增正把这两首歌连在一起用同一曲调演唱,当时解放日报即把《东方红》纳入《移民歌》,作为《移民歌》的第一段词刊登)改编成混声合唱《东方红》,1945年5月13日晚,由联政宣传队的欧阳山尊、李丽莲、西虹等八位同志在中央党校礼堂正式演唱。他们演唱的《东方红》共四段词,第一段词是李有源编的《东方红》原词,其他几段选用《移民歌》中的一些词作了小改。1945年9月5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向全国广播了联政宣传队演唱的《东方红》。
1945年9月,60余名鲁艺师生组成东北文艺工作团,随着干部大队从延安出发向东北进军。途中,大家轮番歌唱《移民歌》第一段(即《东方红》),还顺势自编一些新词接着往下联唱。10月底到达沈阳,公木等同志根据行军途中大家反复唱过的歌词把《东方红》整理成四段,11月在沈阳剧院正式演出。第四段词是歌唱东北民主联军的。不久以后,撤销了东北民主联军番号,这段词便没人再唱了。这样就形成了后来广泛流传的三段词《东方红》: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
他为人民谋生存,他是人民大救星
*,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
为了建设新中国,领导我们向前进。
共产党,象太阳,照到哪里那里亮。
哪里有了共产党,那里人民得解放。
《东方红》在流传过程中,群众也作了些恰当的修改。如歌词中的“谋生存”三个字,从当时李有源自己的想法和整个形势来说,是对的;但是,党和*领导革命的目的,不仅是为人民谋生存,而且还要为人民谋求更大的幸福,为实现革命的伟大理想--共产主义而奋斗,加上后来整个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后有人便把“谋生存”改成了“谋幸福”。李有源也曾经说:“这样改,比原来的更为恰当了”。
潜心创作 红色情节
此后,李有源又编了不少反映群众生产、生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歌词:
狼尾谷
狼尾谷,雀不尝,风不磨,毛又长,
日月大,宜种植,穗穗肥,颗颗大,
摇摇摆摆象个狼尾巴。
(此歌创作于1944年,转抄自陕发[61]184号“省委报告”附:李有源创作的其他歌曲)
农家十二月
正月里,正月正,大家欢乐贺新春。
秧歌打扮工农兵,商学各界齐欢迎。
二月里,刮春风,大家合作来变工。
两支耩子耦而耕,遍地吆喝叱牛声。
三月里,桃花红,生产卫国人民军。
棉花利大要多种。穿衣吃饭不求人。
四月里,农事忙,养蚕种地育猪羊。
男耕女织生产忙,才能过着好时光。
五月里,五端阳,各种水果全结上。
南方麦子早收割,北山夏田快能尝。
六月里,热难当,变工锄地要加强。
两天能作三天活,三年要存一年粮。
七月里,秋风凉,吆牛赶脚贩猪羊。
纺花织布利甚多,买卖交通生产忙。
八月里,月正东,各样庄稼全长成。
政府召开劳模会,广选各种展览品。
九月里,九重阳,男女老少秋收忙。
早收早打早入仓,不要丢了一颗粮。
十月里,天气凉,儿童快入冬学房。
组织男女把报读,三年两年灭文盲。
十一月里水冻冰,政府公粮要完成。
土业评产最公平,合理负担农税轻。
十二月里一年整,各种工作要完成。
贴上对子挂明灯,破除迷信迎新春。
(转抄自陕发[61]184号“省委报告”附:李有源创作的其他歌曲)
1945年抗战胜利,李有源万分激动,又编唱了:
八年抗战凯歌扬
全国人民斗志强,八年抗战凯歌扬。
歌唱领袖*,歌唱伟大共产党。
八年抗战凯歌扬,世界人民大欢唱。
得道多助是天理,正义凯歌连宇响。
1947年3月,蒋介石、胡宗南调集23万兵力进犯陕甘宁边区。8月16日*、*等中央领导率领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来到佳县。8月17日胡宗南匪军尾随而至,侵犯佳县。李有源一家积极投身到保卫家乡,消灭胡匪的斗争中:大儿子增堂身强力壮,去抬担架;儿媳妇针线活好,就让她做军鞋;二儿子增光还小,就让他割草喂羊,他对增光说:“把羊站得肥肥的,好慰劳解放军”。他自己则不顾安危,冒着炮火给战士们送水送饭。期间,他还编唱民歌动员群众支援前方:
定把胡匪消灭光
胡宗南,马鸿逵,*害人民真土匪。
别看他们逞凶狂,过不了几天就倒霉。
子弹飞,枪炮响,子弟兵赤脚片子上战场。
人民的军队人民爱,快做军鞋送前方。
你做底子我纳帮,军鞋做得硬棒棒。
亲人穿上跑得快,定把胡匪消灭光。
1950年农历4月,李有源到马家沟当乡文书。虽然参加了工作,可他仍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劳动人民本色,穿的还是粗布袄、便纳底鞋,抽烟用的是当时该乡乡长郭彦兴送的一根长杆子椿木旱烟袋,帮助群众下地劳动总是挽着裤腿光着脚,问他吃什么,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钱钱饭煮土豆就是好饭。”
1950年夏,神泉区撤消,马家沟乡从神泉并入乌镇区。8月,李有源调到乌镇区第五乡当川寺乡当文书。
李有源很关心学生的学习、成长。在马家沟时,马成义等小学生,学习好,又爱唱歌,李有源在工作之余常弹着洋琴教他们唱《东方红》。1950年,乌镇区召开国庆万人大会,李有源与马家沟小学老师闫如宗商量后,推荐马成义在大会上代表学生发了言。
1950年,李有源以《东方红》作者的身份参加了绥德分区召开的首次文艺工作者代表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一致欢迎他为文代会编唱一个秧歌。他稍加思索,随口唱道:
人民的江山万万岁
人民高,人民贵,人民参加文代会,
人民的意见最宝贵,人民的江山万万岁。
歌声一落,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大家都非常佩服他即兴创作的能力,说他不愧是《东方红》的作者。会上,绥德《大众报》记者秦朋(常天禄)采访了李有源,撰写发表了《名歌〈东方红〉作者—李有源》。在这次大会上,李有源获得了“人民歌手”奖旗。李有源十分珍视党和政府给自己的荣誉。农历11月底,他开会回来走到吕家坪女儿李增霞家,拿出奖旗给大家看。增霞见父亲很高兴,便接过奖旗逗笑说:“这面旗红红的,正好给我孩儿做斗篷”。李有源一把拿过奖旗说:“嗳,这是政府给的荣誉!”见他那认真的样子,众人都大笑起来。
1951年腊月,乌镇区在乌镇小学训练基干民兵,出操刚回,突然大山崩塌,压塌了窑洞,许多民兵被压在里面,抢险中,大山第二次崩塌,眼看被压民兵已无生还希望,家属哭天喊地,情绪激动。李有源与其他区乡干部、公安干警一起组织群众清理塌方,挖掘被压的民兵,稳定群众情绪,稳妥地处理了善后事宜。
1952年冬,李有源参加了省文联召开的陕西省文艺创作者代表大会,他与著名诗人王老九、著名陕北说书艺人韩起祥、民歌大师张天恩、文艺工作者杨兴等人多次交谈创作经验。大会期间,李有源口述了自己创作《东方红》的过程,由当时的绥德文联秘书尚爱仁(陕西省文联副主席、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原陕西省歌舞剧院院长)整理成《我是怎样编〈东方红〉的》发言稿,刊登在会刊上,后被《光明日报》转载。由于创作《东方红》的巨大影响,在这次大会上他获得了奖章和奖金。
这年冬天,为了使广大贫下中农不但在政治上翻身,而且在文化上也当主人,政府号召利用冬闲时间开展识字扫盲运动。李有源就在当川寺村办了一个图书馆,还办学习班,组织村民识字、学文化。他亲自给村民上课、教字,还专门编了一首歌:
革命胜利文教开,广选民间艺术才,
人人争献创作品,个个登上文化台。
李有源边工作边努力学习,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他识字多,会古文,群众称他“活字典”,可他仍很谦虚。一次他为乡长写了一个报告,乡长说难懂,他就向正在当川寺乡下乡的县委宣传部长李文光征求意见。李文光说:“你的文章写得很好,但你写的是文言文,现在一般人看不懂,你改成白话文就好了。”李有源虚心地接受了意见,重新写了报告。
李有源善编顺口溜,能随机应变,出口成章。有时为了调节气氛,他就编些轻松的段子,逗人发笑。有一次,区上的干部去县城开会,路过马家沟,同行的另一个乡文书马成乐的婆姨正站在自家大门前,李有源随口说道:
双辫辫,燕尾巴,你的男人马成乐,
上县开会忙工作,今天晚上不回家。
逗得众人大笑,几十里的山路就在轻松的说笑中走完了。工作中,他还给干部编一些段子,活跃气氛,如:
八月里,秋风凉,干部想了孩的娘,
有心回家寻衣裳,工作忙得顾不上。
李有源一贯热爱*,拥护共产党,他写的民歌《人民拥护共产党》在1952年9月3日的绥德《大众报》上发表,其歌词是:
人民拥护共产党
光辉灿烂太阳星,越照真理越显明。
红旗高高挂天空,世界永久得和平。
共产党,领导好,经济建设像海潮。
四通八达开车道,遍地盖起幸福桥。
封山育林修梯田,深沟打坝漫平园。
双手创造新世界,只靠劳动不靠天。
条条大路通北京,道道流水归海洋。
群星闪闪向太阳,人民拥护共产党。
1953年春,为了增加粮食生产,政府号召治沟打坝,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李有源又编了《打坝歌》,配合运动,鼓励群众:
*有计划,征山治沟好办法,
山里梯田沟里坝,将来要实现机械化。
高山远山森林山,近山低山花果山,
沟壑打坝聚九潭,山沟一片米粮川。
这一时期,李有源的创作非常活跃,他的好些作品由时任乌镇区宣传委员的柴汝范同志(原佳县县委宣传部长)寄往绥德分区文联和报社,如《打坝歌》寄出后还在绥德《大众报》上发表。
1953年5月以后,李有源从当川寺乡调到郭家圪崂乡当文书。这年10月,李有源收到了日本西宫市“虹之会合唱团”的黑泽正之方等十九人寄来的一张他们演唱《东方红》的照片和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中说:“在遥远的日本,能将你的优秀歌曲作为我们勤劳大众的歌曲来歌唱,这真是我们欣喜非常的事。‘东方红,太阳升’,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歌曲,我们想:这也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歌曲……”
1955年4月,李有源到县城治病,住在城内高高山侄女女婿韩云家,治了二十多天仍不见效。伺候他的女儿增霞觉得再忌口已无必要,就问父亲想吃点什么。李有源说想吃猪肉。当女儿从街上买回猪肉时他已肝昏迷。5月10日,李有源因肝硬化腹水在张家庄家中不幸逝世,结束了他光辉的创作生涯,时年53岁。
李有源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卫星反复向地面播送《东方红》乐曲。《东方红》,这首唱遍全中国,传遍全世界,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劳动人民喜爱的伟大颂歌,以它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把我国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和伟大领袖*周围,在我国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必将代代传唱,永放光芒。必将代代传唱,永放光芒。
本文源自于榆林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