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笑的是,当日惊变之时,唐明皇还身为皇帝,若其坚持誓死维护自己和杨贵妃的盟誓,还可以避免杨贵妃的死,其亦悔言,“我当时若肯将身去抵搪,未必他直犯君王。”一切只不过是慌乱之中为安军心保性命的自私之举罢了。
到了唐明皇已传位于太子,叛乱已平之后,倒欲*掉陈元礼了。自始自终,唐明皇的行动都是在以保全巩固自身前提下所展开的,其内心的对杨贵妃的忏悔亦虚伪的。
唐明皇并没有认识到是自己沉于声色、误了朝纲,导致国家倾颓所激起的六军将士的愤慨,并为保全自身而违背了双方的誓言使得杨贵妃丧命的,相反其将这一罪责归结到陈元礼等有功之臣上,欲*之以为掩饰和弥补自己的过错,这样的忏悔远不能算得上是对爱情的悔过。
杨玉环的消解与唐明皇虚伪的忏悔相比,杨玉环对自身所犯过错的悔过则显得真挚许多。在国家还未动乱之前,杨玉环便有了声色误国的思想,这为她后来深切的自责做好了铺垫。
在《絮阁》一出中写杨玉环因唐明皇召幸梅妃,以致未出早朝而发起怒来,“昨夜谁侍寝下来?可怎生般凤友鸾交,到日三竿不早犹不临朝?”并且对唐明皇也语带批评,“虽则是蝶梦馀,鸳浪中,春情颠倒,因迷离精神难打煞,怎负他凤犀前鹄立群僚”!
虽然这里杨玉环的批评更多的是带有一种发泄情绪的不满,但其思想中毕竟是认识到帝王不应沉湎于声色犬马之劳的。而后在马嵬驿惊变中,面对危机的时刻,为保唐皇安危,她能够勇于自尽。
一方面体现出了她对唐明皇的一片痴情,另一方面在这一过程中,她也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文中写道在自尽前,杨玉环来到佛堂前,对着佛爷深深自责道,“罪孽深重,罪孽深重,望我佛度脱咱。”在死后,杨玉环的魂魄在追寻唐明皇的途中看到了在战乱中被贼兵*死的杨国忠兄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