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闻天王又译“毗沙门天”,日本战国大名上杉谦信人称“军神”,自比毗沙门天
北宋金漆木雕多闻天王像,浙江省博物馆藏
大多数的多闻天王雕塑都是立像,面容严肃,通常左手持三叉戟,右手托塔。据说他还有个后代叫哪吒……
原来似李!
这一点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佛教故事里的多闻天王,一般被认为是托塔天王李靖的原型。但要是想想大闹天宫那会儿,李靖带了一群夜叉去抓孙猴子,这画风也是有点违和。毕竟托塔天王通常是以正气凛然的画风出现的,身边簇拥着天兵,这么一比较,夜叉的形象可能有点上不了台面……
前边刚说夜叉咸鱼翻身当上了护法神,这会儿怎么又上不了台面了?答案很简单:设定不同。由于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不可控制的复杂性,使得夜叉在中国除了“护法神”这个设定,还有一大堆各色各样的设定,简单归纳成一个词儿就是“小鬼儿”。而这才是夜叉在中国文学、民间神话故事里的主要形象。
《轩辕剑三外传:天之痕》中的夜叉
比如在《夷坚志》《天平广记》中就记载有飞天夜叉、喷火夜叉、金牙夜叉、食人夜叉、电眼夜叉还有普通夜叉等等花样百出的夜叉类型。看着挺吓人,不过充其量只是小妖怪,也就欺负欺负普通老百姓,真放到大神圈里,只能打打杂。
像在《西游记》里,夜叉一词一共出现二十多次,基本都是几个龙王那边的喽啰,什么巡水夜叉、巡海夜叉、探海夜叉之类的。看名就知道,不是巡逻兵就是侦察兵,干干把门儿传话的活儿。
尽管这类“小鬼儿”夜叉的天赋点都点的不一样,但他们在特征上也有共性,其中之一就是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