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刻本宋体字源于楷书,但作为刻版用字更显规范化。这里将清代刻本宋体字与楷书结体法则及例字进行对照比较,分析探讨清刻本宋体字相较于楷书的结体变化及原因。
清嘉庆萧山陈氏湖海楼刻本《湖海楼丛书》是成熟时期的清刻本。其字是典型清刻本宋体字,本文用来与清代楷书著作《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的楷书进行对比。发现其结体与楷书九十二法中多条有所不同,现归纳如下。
黄自元《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
《湖海楼丛书》内页
宋体字以方正平稳示人,横平竖直便于雕刻,与楷书看似平稳实则讲究结构“布势”差别很大。刻本宋体字在这一点上对楷书“九十二法”的如下法则有调整:
“布势”与平直的对照示例表现
第三法:让左者左昂右低;
第四法:让右者,右伸左缩;
第十六法:左右有直宜左收而右展;
第十七法:右撇左直须左缩而右垂;
第三十二法:纵戈之法最忌力弱身湾;
第七十六法:末钩宜微拖似有带下之势;
第七十八法:画长撇短者右不宜用捺;
第七十九法:左竖不嫌短右竖不嫌长。
楷体文字,讲究起承转合、抑扬顿挫的变化,虽亦讲究横平竖直,但因讲究“布势”原则,结构有“斜”的倾向。文字横画的姿态是从左下方往右上方微微上扬,营造出一种具有方向感的力度,这就是书法讲究的“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