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尼尔
编辑|尼尔
前言在当今社会,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一批具有深刻内涵的好影片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例如9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男配角三大奖项的《绿皮书》。
这部电影是从1960年代发行的《绿皮书》中得到启发,这是一部关于黑人的旅游手册。这部影片根据真实事件,讲述了托尼这个懒散的小流氓,以及典型的种族歧视。
雪利是一位著名的钢琴演奏者,他在上流社会很受尊敬,但从来没有得到过公平的待遇,而且他和自己的种族也有很大的不同。
这部电影以1962年为背景,当时正值一个鼓吹白人为尊的年代,当时的社会充满了对黑人的偏见,电影中的许多细节都深深地影响着当时的情况,极大地增强了剧情的真实性。
近年来,一些学者对《绿皮书》所反映出的种族主义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詹姆斯·鲍德温指出,在描述民族矛盾的美国影片中,有些古典影片对欧洲黑白两色人物的运用是不正确的。
马修·舒伊认为,在好莱坞影片中,“白皮肤的救星”是一种很普通的象征,它包括了一个典型的故事原型,一个由白皮肤的角色来解救黑皮肤的角色。
尽管他们的人生常常陷入困境或者濒临绝境,但是他们依然扮演着领导和向导的作用,对黑人进行救助或者是对他们进行精神上的救助。
但实际上,这样的“救世主”并非是对黑人的“拯救”,用托尼本人的话来说,与唐·雪利相比,他更加“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