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中,雪利需要一架施坦威的钢琴来弹奏,而演唱会上的工作人员对此并不感兴趣,甚至连著名的黑人钢琴家雪利都拒绝了。
而托尼则是一顿乱打,然后又拿出一架施坦威的钢琴,这种带有明显的种族主义色彩的行为,让雪利的形象越来越模糊,而托尼的形象则越来越突出。
电影中,雪利在一家酒馆被人欺负,结果被当地警方无故拘留。最后,他找到了他的老熟人鲍比·肯尼迪,也就是当时的美国司法部门的局长,这才得以获释。
他们相遇并成为朋友,这不仅仅是由于雪利在音乐上的天赋,也是由于她“革命人”的地位以及她对理想的执着。雪利大胆地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巡回表演,这其中也有她自己的原因。
尽管他已经明白,自己的南下一定会有无数的艰难险阻,但他还是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所以,他才会选择请一个黑人当自己的驾驶员,对托尼的依赖性也更大了。
鲍比·肯尼迪与其兄长,也就是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曾派出联邦部队,陪同黑人学子去学校报到,以维护公民权利。
他们违背了主流价值观的做法,自然引起了不少极端主义者的愤怒,可他们却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信仰,结果不出五年,肯尼迪两人就相继遇刺身亡。
肯尼迪的遭遇对像雪利那样的少数民族来说是个好兆头。虽然世人称赞“真相只为极少数”,但他们的宿命却是在外在的压力下,在自己的心中进行斗争。
在这个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变成“少数人”,而大多数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完全的折衷,像雪利这样天赋异禀,值得尊重的人物,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只有靠着白种人的拯救,他才能保持自己的尊严。
结语本文探讨了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中“白人拯救者”的叙述方式,运用文本和思想方法,对“白人拯救者”这一特殊的叙述方式进行了批评。
本文首先对《绿皮书》及“白人的拯救”这一观念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接着对《绿皮书》这一小说的历史、政治及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对影片中白人的叙述技巧进行了理性的剖析。
因此,本文认为,美国的影片历来都是以影片为媒介,进行政治、宣传等方面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