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通过跟拍人物所记录下来的细微变化,构成了真实生活的毛边,毛边虽轻却是来自真实的质感,青年观众也在人物的点滴成长中实现了过程式的体验,深刻体会到或遗憾或刺痛或温暖的人生况味。
蹲守拍摄积累的海量素材,让创作者在后期的组接剪辑中能够以多元视角与多线叙事去展现人物与其故事的完整性,再现人生的复杂与多面。
例如《圆》中,围绕着被拐儿童成年后与家人团聚的故事,导演采用了“罗生门”式的叙事结构,从卫卓的亲生父母、卫卓与警察这三方视角分别切入,并以相同的车站镜头作为转场,提示观众视角的转换。
经由三重视角的转换与三线平行叙事的展开,冷静克制地呈现出寻亲成功团圆之后的悲喜交加。
一边是骨肉至亲,一边是养育之情,卫卓迎来团圆的同时,又被打破了关于亲情的平衡,他需要重新建立起与家庭、亲生父母以及养父母的情感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在卫卓的视角下,纪录片也对人物内心的隐秘进行了适当展现。
在与亲生父母见面之前,卫卓通过解说词,坦白自述“天降父母,我能得到帮助吗?”他希望亲生父母能够帮忙还债,惊喜的情绪里又掺杂了其他的成分,人物内心的幽微被记录下来。卫卓的第二次人生在解构与建构、接纳与和解中重启。
故事的第三个视角则是打拐的警察以第三方的视角来看待这个家庭所迎来的久别重逢,尽管在前两个视角中真实记录了团圆后卫卓一家人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但在办案警察看来,在他经手的案件中,卫卓一家的团圆故事称得上幸运与圆满。
总之,故事的戏剧性、人物内心的冲突以及人物命运的不同走向,经由不同视角的切入变得更具象立体起来。创作者在多线性的叙事中,让纪录片中的人物关系有了更复杂、更微妙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