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性叙事视角、多线性叙事结构这样更符合当下青年观众观影习惯的艺术手法,让纪录片在真实记录的底色中更具有可看性,经由多视角的转换所带来的多义性与开放性,更能触动青年观众主动性地思考与感悟,品味人生的真谛。
三、情感召唤:镜头内外芸芸众生的心理同构在现代社会城市化、网络化与个体化的发展进程中,孤独日益成为个体生存的一种普遍境遇,“宅文化”的盛行让个体“原子式”的生存状态愈加凸显,青年群体普遍被动或主动地陷入孤独的心灵状态,开始转向网络场域寻求情感连接。
人文纪录片所具有的人文关怀与情感属性在青年群体中更能实现情感召唤。《人生第二次》通过不同的人物故事,让每一个人物的情感被看见、被体会,青年在情感召唤中实现共情,实现了与人、与社会、与世界的连接。
首先,《人生第二次》从立项到拍摄再到播出,一直处于新冠疫情期间,疫情之下,每个人都不断地经历分离、团圆、抗争、和解、暂停、重启。
因此,纪录片中所表达的“人生第二次”的主题,人与命运的抗争与和解的思想,在某种意义上契合了观众当下的生存状态与心理感受。
作者以“命运重启”破题,尽管纪录片主人公的境遇并不会和每一位观众的生活完全相符,但是他们对团圆的渴望,对梦想的追逐,在困境中的挣扎与坚韧,重启生活的信念与决心,与当下观众的心境是相通的。
作者以纪录片为镜,使观众透过镜头凝视影像进而反观自我,有效延伸了镜头外的情感空间与社会空间。
正如总导演秦博所言,“故事里的人和故事外的我们一样,有时绝望,又不得不往前走。走着走着,就走出了荆棘,走出了命运安排给自己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