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西卡.哈波在《魅影天堂》中演唱〈Special To Me〉
而从布莱恩·德·帕尔玛的导演生涯事后回顾来看,拍《魅影天堂》的时期,他以《姐妹情仇》(Sisters ,1973)闻名,前期作品被认为承袭希区柯克、夏布洛的「道统」,甚至受高达影响,有望成为好莱坞下一代大师,而下一部《魔女嘉莉》(Carrie ,1976)也让他站上惊悚片的宗师之位──这么说来,《魅影天堂》有点像是他的「星尘往事(预言)」吗?
当伍迪·艾伦自编自导自演跟一个又一个女性谈恋爱(虽然本人否认《星尘往事》是有自传成分的电影),七〇 、八〇年代的狄帕玛则是放置一个又一个的*人机关,或一次又一次地让失意男性在险恶环境踽踽独行。九〇一度接下动作大片系列《碟中谍》(Mission: Impossible ,1996)首集导演,但〇 〇年后随即作品评价与票房衰退。上述预言便在于:坚持某些电影形式如魅影的孤注执着,难免挣扎于商业大片讨好大众的恶魔诱惑(?),还有终将无情的观众⋯⋯
《歌剧魅影》(1998)剧照
你说的铅黄是什么黄:达里欧·阿基多
而说到「厌女」,方才提到的意大利恐怖片导演、1998 年也拍过《歌剧魅影》的达里欧·阿基多就曾经说过:「我喜欢女人,尤其是美女。比起看丑女或男人被谋*,我宁可观赏漂亮脸蛋性感身材的美女被*害。」他也知行合一地,在自己电影中放入许多这般审美趣味:看他的铅黄(giallo)电影,几乎像是「女为捅己者容,白墙为血溅而粉刷」。
但在介绍阿基多版的《歌剧魅影》(和这个「厌女」标签)之前,得先提及铅黄(giallo)电影的根源──虽然严格来说此部电影不算铅黄电影,但其实阿基多「难以」脱离这个他亲自奠定、发扬的类型,而铅黄电影的诞生,也反映了远早于《歌剧魅影》的十八世纪就出现的哥德文本,到了电影时代的流变。
铅黄电影的取材,不少源自爱伦坡(Edgar Allan Poe)的哥德恐怖故事原型──虽然不只铅黄电影,他还其实是恐怖电影史上的「大IP 作者」。爱伦坡的某些观点与阿基多不谋而合:「美丽女性之死,是世界上最诗意的事。」事实上,「厌女」这件事情埋藏于哥德小说传统,哥德小说即是不断回绕着对于未知、他者、秘密等威胁,与面对这种威胁的紧张,和迸发出对抗这些威胁的激情。如果女性恰巧沦为威胁着男性主人公男性价值、自我认同的他者,那么当故事浪漫化对女性的主宰,或为合理化对抗女性的暴力进而妖魔化女性角色,「厌女」自然浮现。听起来是不是与黑色电影的「受伤男性」情结很像?四〇、五〇年代盛行黑色电影的「黑色」(Noir)代表的正是:哥德小说普及化、发展到法国犯罪奇情小说的封面颜色。而这类小说到了意大利,则有着黄色封面──也是六〇、七〇年代铅黄电影的由来。
《歌剧魅影》
但比起黑色电影的隐晦(甚至拿男性自身的悲惨反讽地)对抗女性,铅黄电影则是赤裸裸地一网打尽:女性的性感张扬无比(是对男性的性威胁)替她们自己招来恶果,或是她们就是隐藏在美丽外表下的罪恶化身(欺骗侦探的真凶、或被自己蒙蔽的疯女),又或是以精神分析挖掘出「受伤男性」的童年阴影(与母亲的关系总是一切的源头)。
另一方面,铅黄电影是如此恋物,着墨于凶手的面具、皮革手套、凶刀的反光⋯⋯而所有日常物件都可以成为凶器;所有镜头与下一个镜头(尤其反应镜头)的缝隙都可能突发恐怖的事件;所有等待事件发生的焦灼无事发生、移动再回返的镜头却已经错过了什么。
于是,所有寻常事件都显得神秘、令人渴望于又害怕于发生什么。主人翁不再是中立理性的侦探,而是一同编织世界之谜的艺术家。女性不但被性客体化,在情欲与死亡的一同高潮,同时也成为彻底的物──遭受砍*的肉块,惊愕的眼球。
看到这里,阿基多版本恋身体、凶器、死体的恋物歌剧魅影,应该不难想像了吧?
华丽长发的霸道帅哥(像是《游戏王》的贝卡斯)、唯一没有面具的魅影、是由地下洞穴的老鼠抚养的弃婴等设定,可能令人出乎意料。但剧院经理是恋童癖*扰小芭蕾舞伶、歌剧院贵客们享用演出人员色情服务的土耳其澡堂、喉咙特写和直接咬掉舌头的血淋淋、魅影的敌人开着嵌有刀片的车到地下洞穴绞*老鼠⋯⋯应该就不用我再多说了。
《歌剧魅影》(1998)剧照
*人成瘾,还是因为爱你?:魅影在八〇、九〇年代
1989年版本的《歌剧魅影》(下称89'版),魅影的演员是《猛鬼街》(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 )系列恶角佛莱迪饰演者 罗伯特·英格兰德(Robert Englund)──魅影也更像八〇年代砍*片(slasher film)的噩梦化身,或许是这出前世今生「穿越剧」比起浪漫更趋向于恐怖的原因。现代克莉丝汀是纽约音乐系学生,一日捡到神秘的乐谱,打算凭借这动人的音乐去试镜《浮士德》歌剧的女主角,却因吊灯坠落意外昏迷,穿越到(或回忆着)十九世纪的伦敦。这版的魅影一开始即展现对克莉丝汀音乐性表现的严厉教师姿态,但对待自己的行径却很宽容,是目前提到的魅影中最随心所欲的,享受着不符比例的*戮。一场强暴未遂戏,几乎定调了这是一位「伪装歌唱补习老师诱拐少女的变态」,完全违背魅影的「受伤感」与「身世堪怜」。最后克莉丝汀也与魅影「彻底撕破脸」──但这部电影魅影「缝合、拆掉」脸皮的场景,却也是魅影的「面具─脸」最有「触感」的版本。
但反面来看,这就像是让《魅影天堂》的魅影和Swan 合一。89' 版的魅影明显在意艺术比克莉丝汀来得多,是一位义无反顾投向魔鬼的浮士德(和多利安.格雷),片中也有利用叙事内音乐──古诺《浮士德》歌剧──与剧情精彩的互文。魅影看着舞台上表演着浮士德与魔鬼的交易,也想起自己为了艺术(被世人听见、天才能被认可)所作的交易,而克莉丝汀在台上唱起了玛格丽特被魔鬼和浮士德合伙诱惑的〈珠宝歌〉(The Jewel Song),台下也被魅影以音乐教导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