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怀头鱼,为什么叫狗头鱼

首页 > 自然 > 作者:YD1662022-11-25 02:10:58

赫哲族鱼皮云子纹对襟衣(男式)

图片来源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民族服饰素材库

鱼皮衣的制作过程繁琐,并且每一步骤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信心:首先是需要用木刀将鱼皮与鱼肉分离,两面的鱼皮剥到腹部时,用手把鱼皮剥下来,以此保持鱼皮的完整性,接着一张一张分别绷紧用木钉钉在屋内墙上;接着是用火烤干,去掉鱼鳞,将鱼皮卷紧,放在木槽中用特制的木斧反复捶打、揉搓,直到鱼皮变得柔韧紧致,后来赫哲族人又发明了木铡刀,方便两个人可以一起鞣制,通常是一人执刀铡动,另一人配合放置鱼皮,并且翻动揉搓,大大加快了效率;随后,把鱼皮一块块地按颜色深浅、鳞纹大小筛选出来,将其拼成大块鱼皮面料,然后按照设计图样进行裁剪、定型、装饰,用特制的鱼皮线、鱼骨针、鱼鳔胶进行缝制和沾染,最后是染色。

尤文凤记得小时候学这门工艺时母亲对她非常严格,单是鱼皮的缝合,她都学了很多年,“第一针下去,要稍微往边沿靠一靠,缝得要齐整,第一针插啥样,下一针就啥样。虽然缝的是鱼皮衣,但跟绣花一样,要细心和耐心。”当时还是孩子心性,只要尤文凤稍不认真,就会被母亲严斥,要求其重缝,“她说,缝鱼皮不能急,得要有耐心,不能把针插得一针深一针浅。”

在刚接触这门手艺时,年少的尤文凤也有过好奇,不明白为什么看上去非常脆弱的鱼皮,在经过熟制之后会变得这么有弹性和韧性,还能拿来做衣服。“这些鱼皮一开始晒干后就是一张薄皮子,你可以把它摊开在地面上,但是一旦熟完皮后就会发现完全变了样子,鱼皮变得特别结实,外边是皮,里面又像是个纤维编的东西,所以熟皮后的鱼皮特别抗磨抗拉抗拽,理由就在这里头,这是鱼皮才有的东西,兽皮没有。”

为什么叫怀头鱼,为什么叫狗头鱼(9)

赫哲族鱼皮连裆裤(男式)

图片来源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民族服饰素材库

尤文凤从接触鱼皮到真正独立做出第一件鱼皮衣,中间过去了整整四十年,除了结婚生子停下过一两年,其余时间一直都在反复练习鱼皮衣的制作工艺。2009年,当地省博物馆领来了一位加拿大老太太,对方想要定制两套小孩的鱼皮衣,男童女童各一套。当时,老太太只提了一个要求:制衣的时候如果照了哪个小孩的身体制出来的,交货当天让小孩也来,得当场试衣。当时的尤文凤早已经当了奶奶,家里三世同堂,刚好有一对刚满6岁的孙子和孙女,她照着家里的两个孩子做了两套鱼皮衣,总的制作周期前后加起来共有一个月之久。

赫哲族人用来制作鱼皮衣的鱼有许多种,鲤鱼、胖头鱼、大马哈鱼、白鱼等,尤文凤最常使用的是大马哈鱼,并且对鱼的重量、体形、数量都有严格要求,“体形要大,最好是32斤左右的一条,做一套男式的,需要54条这样体形的大马哈鱼。”

据尤文凤所述,做一件小孩的鱼皮衣比大人的鱼皮衣更费皮。历史上,赫哲族与满族同宗同源,服装形制与满族旗装相近,全身一体,中间无腰,宽肩身长,长过膝盖。小孩的鱼皮衣与大人的形制一致,区别只在于袖子、衣身的长短和用料的不同而已,所以,如果在大人的鱼皮衣基础上改成小孩的鱼皮衣非常简单,只需要剪去袖子和衣身的部分长度,就能留给孩子穿,非常地可循环利用。但若一开始就按照小孩的身形制鱼皮衣,为了美观起见,在将鱼皮的纹理和锯齿进行贴合的前提下,所需的鱼皮数量在使用上和大人的没有区别,但剩余的边角料却变多了。

后来到了交衣服的那天,尤文凤特意带来了自己的孙子和孙女,现场向对方展示了鱼皮衣的穿戴,两个孩子身上的鱼皮衣不大不小,正合适,那位远道而来的加拿大老人更是啧啧称赞,惊叹不已。

为什么叫怀头鱼,为什么叫狗头鱼(10)

赫哲族鱼皮包

图片来源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民族服饰素材库

鱼皮衣制作工艺在数千年赫哲族的历史更迭中,在族人本就不多的“鱼皮部落”里传承者变得愈发稀少,传下来的花纹也是少之又少。尤文凤最拿手的是男式鱼皮衣的“S钩花”,“你得先用鱼皮剪几个像花骨朵似的弯的圈儿,我们叫鱼皮花,然后衣服上黑的地方贴白花,白的地方贴黑花。”

将鱼皮花粘贴到鱼皮衣上的工具,是尤文凤通过古法制成的一种胶水。鳇鱼的鱼鳔里有一种黏膜,她就把这种黏膜剥下来放在炭火上烤化,烤到半融化的胶状时,粘性最大的,于是就成为粘和鱼皮花和鱼皮衣的胶水,若是等温度降下来后,就又会变成固体,可以留作下次再使用。而且,有趣的是,赫哲族人用来缝制鱼皮的“鱼骨针”,其原材料最多的并非是鱼骨,而是各种兽骨,“鱼骨针是用黑瞎子(熊)骨头、狼骨头做的,以前上山打猎,有刀子和斧子,就把骨头的外皮给它砍咯,然后削得细一点儿,最后磨成针。”

赫哲族人不仅用鱼皮做衣,也用鱼皮制鞋,被制成的鱼皮鞋俗称为鱼皮靰鞡。用来制鞋的鱼皮通常会选用怀头鱼、鲶鱼、狗鱼等。赫哲族人上山打猎、下水捕鱼都会穿鱼皮靰鞡。尤文凤介绍,赫哲族人上山打猎时为了保暖,“会摘一大把乌拉草,然后在靰鞡上砸,砸下来的碎末会掉到里面,就像棉花一样,穿上去特别暖和,冬天就不怕冷了。”

为什么叫怀头鱼,为什么叫狗头鱼(11)

尤文凤记得,自己从母亲那里继承来的鱼皮制作工艺是他们“尤氏家族”代代相传的手工艺,既代表了赫哲族人民勤劳智慧的文化传承,也表达了他们家族所寄托的愿景的继承。

一门传承了上千年的手工艺,单纯的延续并不能让它拥有长久的生命力,时代的更迭,与时俱进、因时制宜的变革,才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手工艺最核心的灵魂被长久地保留且不断地继承下去。在由母亲传授自己剥鱼皮技巧的阶段,尤文凤发现每次到大马哈鱼的分身刺时,因为这部分的鱼肉肥厚且油多,母亲总习惯性以古法中挖补的方式将鱼皮从鱼肉上剥离,却有会划破鱼皮和鱼皮起皱的风险。于是,尤文凤想到了一个改进的方法,她先将鱼剥成了摊开的两片,将它先进行晒干处理,然后再将那部分已经失去水分油脂的鱼肉从鱼皮上去除,分身刺也变得非常方便取出,再进行剥皮,鱼皮也能够保证了完整性,而且比先前挖补方式剥离的鱼皮更加美观。

要让早已习惯了古法的母亲接受自己提出的改进方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起初母亲并不同意,认为这不合规矩。为了说服母亲,尤文凤一直和母亲反复商量,其间还亲自向她示范了好几次。按照古法,挖补之后的鱼皮有时候会连带“起油”的鱼肉部分,天气变暖时,就容易招虫子,改进的新方法可以防患于未然,在剥鱼皮前就先将起油的部分去除,让鱼皮也变得干净整洁。

值得一提的是,在赫哲族古法制鱼皮衣中是没有特意去除鱼腥味的一环。鱼皮在经过火烤、鞣制,放置一段时间后就被直接当作了制衣的材料,所以在早期的鱼皮衣上会有一定程度的鱼腥味被保留了下来,尤文凤的母亲尤翠玉也没有想到完全解决的办法。这门手艺后来从母亲传到了尤文凤手里后,她发现鱼皮上残留的鱼腥味是源自鱼皮外部和内部之间尚未去除干净的油脂。后来,她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办法,将鱼皮裹上玉米面粉后不断地熟皮、揉搓,然后把它往树干、墙角不断地摔打,随着玉米面粉从鱼皮上抖落,残留的油脂也逐渐被带走,随之鱼腥味也就减少,“玉米面便宜,一大袋可以用上很久,后来做好了衣服也是这样,你钉着它给它晾晒了,然后腥味就能去了。”

为什么叫怀头鱼,为什么叫狗头鱼(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