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附近,有一片杨树林,生活在那里的蝉的数量非常多,白天树上的蝉鸣此起彼伏、震耳欲聋,树干上的蝉蜕随处可见。然而夜里抓知了猴的人们通常不会来这里,因为树林之下是一大片坟地。夜色下十分瘆得慌,无人敢进入。因此这里成为各种蝉进行羽化的绝佳庇护所。
当然,这里也必定是拍摄蝉羽化的好地方。去年某一天的白天我曾雄心勃勃地计划夜里去拍摄,但天一黑下来还是怂了,我和小伙伴们只是在外围转了转后,便返回了。
蒙古寒蝉的羽化,背景为黑蚱蝉的蜕。
小时候,村庄周围比较好玩有趣的地方,被人们以生活在那里数量最多的动物来命名,如王八罄(村东头水很深的池塘,据说是很久以前发大水的时候,许多王八一起挖出来的)、蛇谷(河边的一座废弃的水泵站,石缝里的各种蛇是出了名儿的多)、泥鳅坑、以及最近新命名的伯劳路。于是索性就把那片被杨树林所掩映的坟地称为“知了坟”吧。
今年麦子黄时,白天我经常去那里转悠。可以看到,随便一颗大树下都趴着几只蟪蛄蜕,最多的竟然有18颗之多。
在这样的诱惑下,内心的恐惧已经不算什么了,于是和朋友决定夜里再次尝试走进去看看。
果然这次夜探的收获还是蛮大的。在漆黑的夜色下,很多蟪蛄正在静悄悄地脱壳羽化中,有的才刚刚从裂开的后背中探出半个头部,有的已经脱壳完毕,静待潮湿的身体被风干。还惊飞了一只正在树上休息的雉鸡。这些动物们的存在,反而让整片树林更显静谧。
蟪蛄脱壳完毕
脱壳完毕,它们仍然趴在蜕上休息,那稚嫩鲜艳的小翅膀逐渐舒展开来,在入夜后西风的吹拂下,摇曳不停,这场景很有诗意,也十分让人感动。此时它们的同胞黑蚱蝉和蒙古寒蝉仍在地下酣眠,再过不久这两种更大的蝉将破土而出,接管这片树林。
希望那里的知了们不被打扰,在已逝去先辈们的庇护下,永远快乐地生活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