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患水霉病的鱼要及时隔离治疗
对于药物的使用,除非有确切证据,表明两种或多种药物具有促进作用,否则不建议同时使用。这是因为,一方面药物之间可能存在拮抗作用,使药效相互抵消;二是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把握不好用量,毒副作用更强,很容易毒死鱼。一般建议一次用一种,使用三天以上无效果,再考虑其他药物。
(2)常用的水霉病治疗方法与药物
对于水霉病的治疗,目前主要有两类方法。一是通过提高水温,来抑制水霉菌繁殖,进而控制水霉病的爆发;二是选择药物,*灭或抑制水霉菌,达到治疗目的。通常情况下,加温和药物治疗相结合,效果更好。这两类方法,分别简述如下:
①加温治疗法
由于水霉菌是低温致病原,因此通过提升水体温度,即可有效防治水霉病。一般建议将水温缓慢加温到28℃左右,并稳定住,对轻度水霉病,约3-7天左右即可治愈。
提升水温至28℃是防治水霉病的有效方法
上文中我们说到水霉病用抗生素无效,但也有很多鱼友会说,我用了土霉素(或其他抗生素),很快就控制住了啊。鱼得了水霉病以后,“加温、下土霉素”确实很多人都在用。但我们要明白,真正起作用的是加温,而不是抗生素,因为水霉菌不是细菌。是水温的提升,抑制了水霉菌,只是很多不明真相的朋友,将功劳记在了抗生素头上。
注意要点:适合预防或早期水霉病,到中晚期以后虽然也可以抑制,但效果不好。比较严重的水霉病,建议加温的同时配合药物治疗。
②药物治疗法
从现状上来看,对于水霉病的治疗,目前并没有特效药。现有的药物一般都是在水霉病早期效果较好,因此早发现、早治疗非常关键。孔雀石绿曾经是治疗水霉病的特效药,但它毒性太强,高残留,且具有致癌、致畸性、致突变的“三致效应”。自从2002年以来,已经作为水产养殖禁用药,禁止使用。但对于宠物观赏鱼,孔雀石绿还是可以使用的。只是由于它药性太毒,非到万不得已,强烈不建议使用。
下面将治疗水霉病常用的药物及用法,归纳为下表所示,大家可以根据需要选用。使用时注意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控制好浓度和用量,以免因过量对鱼产生毒害,甚至造成死亡。原则上应该优先选用毒性小、刺激性和腐蚀性低的药物,只有这类药物无效时,才选择毒性强但疗效更好的药物(如孔雀石绿等)。
鸫龟先生常用的药物,是上表中的万分之四食盐和小苏打合剂。这是倪达书先生通过多年试验研究,摸索出来的有效方法。其原理是利用了水霉菌是淡水微生物,对盐分较为敏感的特点,加入食盐抑制其生长。小苏打(碳酸氢钠)的作用,除了增加水中盐度,同时可以提升水体酸碱度(pH)。研究发现,水霉菌在接近中性的水中更容易繁殖,而在偏碱性环境,不容易爆发,当pH>8.0时基本不出现。这个方法也非常简单,根据鱼缸里的水量,按万分之四的浓度(0.04%),计算出需要的食盐和小苏打用量,溶于水后,泼洒到全缸即可。
万分之四的浓度,既可以对水霉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大部分鱼类也是足够安全的,可长期使用而不产生毒害。实际使用中,也可以酌情提高浓度,如0.08-0.1%左右,不过浓度越高,使用的时间应越短(可通过换水来调节)。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食盐和小苏打合剂,仅对预防或早期水霉病有效,对严重的水霉病没有效果。因为它只能抑制菌丝生长,但无法*灭水霉菌。从鸫龟先生的实践来看,一旦小型鱼(如虾虎鱼、食蚊鱼等)因水霉到了明显白毛阶段,病鱼很难用这个方法治好,但隔离出病鱼后,可以确保原缸里的其他鱼不再发病。
三、结语水霉菌是一种低温环境下的腐生微生物,在冬季容易引发水霉病。此时折腾鱼和鱼缸,一方面容易造成鱼受伤,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水霉菌感染鱼的机会,因而是不推荐的。
水霉菌在淡水中广泛存在,但属于条件致病菌,只有低水温和鱼体受伤都满足时,才会引发水霉病,且水霉病无免疫性,目前也没有特效药,因此对于水霉病应该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尽量控制条件,使其不发生或少发生。
水霉菌在低温下更容易繁殖,因此通过加温即可有效抑制其繁殖,且无毒、无害,是首选的治疗水霉病的方法。对于病情较严重的鱼,可以通过加温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来治疗。原则上应该优先选用毒性小、刺激性和腐蚀性低的药物,只有这类药物无效时,才选择毒性强但疗效更好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