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农村老家住,一直到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才去了县城,跟父母一起生活。
我是60年出生,在十四岁之前,一直是跟外婆一起的。
没有饭吃,是在上三年级的时候才知道。跟我一起去上学的一个小朋友,都是她路过外婆家门口,喊我一起上学。
一天时间不早了,她还没有来叫我,我就南辕北辙去找她,原来她还没有吃早饭,她说:我要吃过饭才走,看来上学要迟到了,你还是先走吧。
原来都是她等着我,我不能不义气,自己先走,要迟到一起迟到,要挨批一起受着。
她告诉我:我们没有吃过馒头,这是过年以来,第一次蒸馒头,所谓馒头也是玉米杂粮之类的。(当时已经过完年3个月之久了),就是说3个月没有吃过馒头。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竟然没有馒头吃,大米饭之类的想都不敢想了。
相对来说,我们的生活就好很多了,馒头偶尔是杂面的,但大多是小麦馒头(老家叫一风吹,就是全麦面,不去掉麸皮的那种),蒸熟后馒头是黑的,就跟现在的粗粮面包的颜色一样。
零食、水果平常没有。等到有桃子、杏的时候,会有挑着担子的人大声吆喝:鸡蛋换杏了,鸡蛋换桃了。
听到换杏的吆喝声,外婆就会拿两个鸡蛋,或者会给我一茶缸玉米、麦子、黄豆之类的,让我换杏。有时候会换三个、五个的。旁边有看热闹的,跟我大小一样的孩子,我换过杏、桃会让他们咬一口,有时候三个、四个小孩吃一个杏,我会把杏核要回来拿家。
我拿着杏跑回家,会给外婆一个,外婆就会把杏放起来,等两天后又拿出来给我,外婆舍不得吃。
有时候,母亲从县里来会带白糖或者红糖,母亲把糖倒进瓶子里的时候,我会着急跟母亲说:我要添糖纸。母亲会说:不用说恁着急。我是怕母亲倒完糖后,把糖纸丢掉。
包白糖糖纸上没有一粒白糖,红糖纸上会粘着一层红糖,那是我最开心得事儿了,能添好久,最后包糖的草纸上被我添的全是洞。
我上初中的时候,舅舅是村里的电工,就开始有花生、甜瓜之类吃的了。
舅舅帮村民安装电灯,他们会把自己家自留地里种的瓜果送给舅舅,舅舅拿回家,大多都进了我的肚子。
一次甜瓜吃多了,小便不畅,外婆说:甜瓜容易上火,是”下淋“(尿频、尿急、西医叫膀胱炎),外婆就会把盐放在热水里,让我喝一大碗,或者把盐疙瘩(那时候都是大盐疙瘩)放在肚脐上,大概有一个多小时就好了。
上初中后从农村转学,跟父母亲在县里读书。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吃
饺子,星期天母亲说:我去买肉,吃饺子吧。
母亲买完肉,工作上有事情就走了,我自己在家就开始剁肉和面,包饺子,那时候就是十五岁的样子。
等父母回家看到我已经把饺子包好了,他们都不相信是我包的饺子,这是第一次包饺子,因为是我太想吃了。
那时候没有感觉过日子苦。
等经历过有车、有房、可以每天都能吃肉,还有各种水果吃的时候,先生生病离开。
知道好日子不单单是好吃好喝组成的。
艰难的日子,是因为没有了期盼,没有了希望,会感觉日子太难熬了。
苦日子不单单是生活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