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许多人喜欢吃一些寒性食物来解暑降温,其实这种饮食方式是错误的,在夏天我们建议“吃凉不吃寒”,有效帮助我们健康度过夏日,许多人会提出疑问,“吃凉不吃寒”不是前后矛盾吗?其实这两种食物性质的区别很大,尤其是对身体的功效。
一、为什么夏季“吃凉不吃寒”?在中医营养学中,食物被归类为寒性、凉性、平性、温性和热性五性,凉性和寒性食物虽然都属于“冷性”食物,但在性质和功效上有所不同。
凉性食物通常指的是性质凉爽,清淡滋润的食物,有清热解毒,润燥生津的功效,有助于清热解暑,降火生津,调节体温,减少热气对身体的影响。
寒性食物则更具有寒凉,收敛和降火的特性,适合清热泻火,解毒散结,寒性食物适合热性体质或有热病症状的人食用,但在夏季或脾胃虚寒者应慎重食用,以免伤害脾胃。
而夏季在中医五行理论当中对应的是“脾脏”,这意味着在夏季,我们需要格外注意脾胃健康。在中医理论中,将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每个季节都与五脏中的某一个脏器相对应。
长夏指的是农历六月,包括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这段时间也被称为“长夏”时段,在五行理论中,长夏对应于脾脏,而脾脏对应的五行属性是土,在长夏季节湿气盛行。
脾脏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主要负责运化水湿,在长夏季节湿气较重,容易困扰脾脏的运化功能,湿邪困脾会导致脾脏功能受损,这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出现各种消化不良问题。
所以我们在长夏时节,需要特别注意调理脾胃,避免湿邪困扰脾脏,保持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转,而寒性食物对脾胃的伤害较大,所以夏季要少吃寒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