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哪本书最好,沈从文有哪些经典作品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8 05:02:13

作者 | 九喇嘛ol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边城》是沈从文最完美的代表作,玲珑剔透牧歌式的文体,笔调简洁生动,山水、人物在文字中若隐若现,文字的使用已经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

沈从文是在“我最爱的5个当代作家”我选的作家中最复杂的一个,作为半个老乡,有时候读到沈从文的轶事、罕闻,多会心一笑,如我看到副统帅苦读十年《资治通鉴》一般;沈先生的智慧来自战争、死亡,同老子那五千言的「道德经」里的智慧一样,脱胎于战争,领悟于死亡,在这种究极的人类行为“美”从中产生了出来。

沈从文哪本书最好,沈从文有哪些经典作品(1)

湘西

我对沈从文的了解和书友们一般多来自那本《边城》,不厚,很容易读;湘西最早的印象是那边出土匪,记得小时候还看过个电视剧《湘西剿匪记》?可能是这名,时间有点久了。读《边城》毫无违和感,生活河边、江边,船上人家是经常见,阅读《边城》的体验有种熟悉感,不觉想到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只是在《伊豆的舞女》里的“我”在书里,《边城》里的“我”在书外。川端康成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沈从文是在莫言得诺奖之前传说中离得最近的作家,传闻中最真实的是“使出浑身解数的马悦兰在沈从文与诺奖失之交臂后哭着离开会场”的传闻;还有个传闻也是跟马悦兰和诺奖有关系,88年马悦然向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文化处询问沈从文是否仍然在世,得到的回答是:「从来没听说过这个人。」

在00年前后我印象中在书店就买过《边城》、《长河》、《湘行散记》几本书,只知道这是代表作,不知道其他,直到在书店看到沈从文全集,才知道先生是著作等身;《长河》的背景是1934年由政府发动的「新生活运动」扩展到了湘西,一连串的小故事,在这边缘地带的农民发挥人生智慧与之周旋,在运动中透露着农民最原始的恐惧,现在重新审视《长河》在其「视景」深度上已经超越了停留在田园风味的《边城》。

“我的祖父,父亲,以及兄弟,全列身军籍;死去的莫不在职务上死去,不死的也必然的将在职务上终其一生。”

这是《边城》题记中的一段话,还有一段太长,我就不摘录了,大意是这本书不是为“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及大多数读者”写的;因为“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及大多数读者”本书是“预备给一些“本身已离开了学校,或始终就无从接近学校,还认识些中国文字......的人去看”,这些人是“真知道当前农村是什么,想知道过去农村有什么”的人;读这段34年写在《大公报·文艺副刊》上的题记,我已感到沈从文当年的忿忿。

沈从文出生书香门第,家庭贫苦,身处农村他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古旧的中国”对书斋中的先生们很是不屑,即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觉得无聊到痛恨,又拒绝乌托邦式的梦想,他不迷恋过去也不会盲目拒绝新潮。13岁从军与农夫、士兵、船夫这些小人物为伍,沈从文对这些身份卑微的人感情深厚,他们反复的出现在他的作品里,从没有掩饰对他们灵魂的尊重、和对他们生命高贵的称颂。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一个有着超越历史眼光的天才又被历史掩埋,再被引起瞩目时自称“是被挖出来的老文物”,深得道家精髓的沈从文必然是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85年的抱着女记者肩膀的那嚎啕一哭,应另有他意。

在上海报纸上看到一个「新中国」,二十岁进京,高小学历,在北大旁听两年、苦写两年,开始暂露头角,与胡适、徐志摩为伍,交结郁达夫,50年代丁玲这么评价沈从文:

“沈从文是一个常处于动摇的人,有反对统治者,又希望能在上流社会有些地位......沈从文因为一贯与新月社、现代评论派的这些有一,所以有些始终羡慕绅士阶级......他很想当一个教授。”

沈从文跟胡适、徐志摩是志同道合、意气相投;当徐志摩身亡、陈源隐退,代表知识分子不能淫、不能屈的人格就只有他一人;五十年、一百年、五百年,时间拉的越长会看的越来清楚。

而对他的攻击、毒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他不屑一顾,对自己的作品极有信心,他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别人先进他落后,并以落后为荣:

“两千年前的庄周,仿佛比当时多少人都落后了一点;那些人早死尽了。到如今,你和我爱读秋水马蹄时仿佛前面还站有那个落后的人”

沈从文早期的文学创作过程缓慢又痛苦,《爱丽丝中国游记》模仿路易·喀罗,《月下小景》仿照《十日谈》,早期创作尝试了多种文体如《小白羊》、《龙朱》多是湘西为背景的如诗如画的风土人情和对苗区俊男俏女的美化、爱恋生死;文体的成熟要等到30年代了,这也是他最快乐的时期,恋爱的成功和婚姻的幸福,佳作连连,短篇小说集:《如蕤集》、《八骏图》、《新与旧》、《浮世辑》、《主妇集》,中篇小说《边城》,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行散记》多是这个时间段创作的。

身处大时代背景下,沈从文是有着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对自己艺术的自信,我相信单是一篇《斥反动文艺》不会让沈从文折戟,当创作土壤没有了,那些文字只能作柳絮飞舞。两次的自*,他必是经过深思熟虑,拥有着从死亡里得来的智慧,陈徒手先生《午门城下的沈从文》中这样描述“一方面是高大建筑对人的压迫和威慑,另一方面,又是沈从文孤寂寞落的身影”,太小瞧沈从文了,掌握自己的死亡是超人的能力,是对自己最终的完成。自*的人被救回后,很少会第二次自*,他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干这件事,在决定放下时,他自信自己的艺术之花会在几十年后重新绽放、他有这个信心,对人类尊严的终极关怀、超高印象派手法的情景勾勒、来自大地源源不断的能量让他的作品日久弥新。

死是没死成,写也没得写了,那就好好过日子吧,他走进了博物馆,他像个孩子玩的不亦乐乎,75年他已年近古稀,为出版《古代服饰》这本书,他能在比他小二十岁的“领导”面前一哭,那是他的玩意儿,书出来了,成了最敬爱总理手中的国礼:

“这个新社会人都像绝顶聪明,又还十分懂幽默感。我却总像个半白痴,满脑子童心幻想”

(79年9月致《中国现代作家传略》编辑组的信)

第一次阅读《边城》文字水波灵动,看着窗外满天的风沙对故乡很是想念,湖南在我这个湖北人眼里的意象多是“湘女多情”;湘西之于湖南如恩施之于湖北,都是偏僻边缘地带,淳朴、纯真去维护源源不断赋予着我们生命的力量,那是人类力量最珍贵的源泉,而这源泉中栽培这一束奇葩,就是人的想象,是幻想、是梦呓、是那来自远古深处的回响,很荣幸我成长在一个崇尚真、善、美的社会里、不用:对不起,生而为人。

先生的文章、故事在漫漫时光里偶尔读到,有奇闻、有轶事、有八卦;如小学学历说、刘文典的4毛都不给的评价、还有沈先生的风流;先生一生确定了方向就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在生与死的长河中提鞋而行、脚下暗流诡谲,一路走来波澜不惊;先生文章如那黑夜弥漫烟雾中的回眸,和那个闯进鬼门在阴阳两道上疾行一袭长衫背着书架的宁采臣有了些神似。

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沈从文哪本书最好,沈从文有哪些经典作品(2)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