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开仓济民翻译成现代汉语,郑板桥开仓济民原文断句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1 00:26:28

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行路难》一诗中借用典故表明人生遭遇变化莫测多出偶然,渴望入仕的困难重重的句子是
(2)苏轼《水调歌头》中 。两句,既包含望月怀人的思念,又寄托了对天下离人的共同美好祝愿。
(3)《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 ”。
(4)衬托出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的句子是“ 。”(《湖心亭看雪》
(5)《岳阳楼记》中“ ”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6)江山如此多娇,“ ”。(《沁园春·雪》)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4分)
古语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的运行刚健不辍,君子应当像天那样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就是自觉努力向上,为选定的目标去奋斗,永不松懈。现在,我们有了共同的愿景,就是“志存高远、修身储能、自强不息、追求卓越”,这告诉我们,人首先要有志向,可是,我们一旦确定人生志向后,将怎么办呢?就要排除一切障碍,毫不气něi( )、毫不退缩的为立下的志向而努力。只有自强不息者,才能到达成功的顶峰
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lòu。”立志容易奋斗难,荀子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一个永恒的道理:坚定意志,自强不息,锲而不舍,从而实现理想。否则,无论我们立下多少志向,没有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精神,一切志向都是空谈而不会变成现实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不辍( ) 气něi( ) 锲而不舍( ) 金石可lòu( )
(2)下列哪一个短语的结构和文中“自强不息”的结构一致?( )(3分)
A.修身储能 B.追求卓越 C.朽木不折 D.努力向上
(3)请运用关联词语,将文中的划线句转换成一个条件反句: 。(3分)
(4)请结合你的知识积累,向别人推荐你心具中最具自强不息的一个人物故事。(4分)
人物:

故事名称:

推荐理由:

3、综合性学习(11分)
为纪念诗人艾青诞辰113周年,为缅怀诗人,班级举行“艾青诗歌”专题研讨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各题。
(1)我是评论家(3分)
擅长绘画的艾青,其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请从色调的角度赏析下面这首诗。

雾的季节来了——无厌止的雨又徘徊在收割后的田野上……
那里,翻耕过的田亩的泥黑
与遗落的谷粒所长出的新苗的绿色缀成了广大,阴暗,多变化的平面;而深秋的访问者——
无厌止的雨
就徘徊在它的上面……
人们都开始蛰伏到
那些浓黑的屋檐里去了
只有两匹鬃毛已淋湿的褐色的马,慢慢地走向地平线
搜索着田野的最后的绿色……
(2)我是阅读者(4分)
请结合下表梳理艾青诗歌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

具体阅读内容

把握诗歌意象

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火把”。他的长诗①《 》借歌颂太阳,表达驱逐黑暗、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被称为②“ ”的歌手。

体味诗歌情感

如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③
如《鱼化石》,诗人由鱼化石引发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

(3)我是创作者(4分)
请根据诗歌的意境,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世界要是没有光/也就没有氧化废墟的春天/也就没有百花争艳的夏天/ ,/

二、阅读(55分)
记叙文阅读
【一】写字的老人(20分)
①广场地面的砖很周正,拼在一起,像一幅巨大的字帖。
②华灯初上时,有个驼背老人,手提装有清水的旧油漆桶,肩扛一米长的毛笔来了。
③驼背老人不管别人怎么看他,只要天晴,他准时来。摆好水桶,硕大的笔头蘸上清水,就提笔开始写字,工工整整将字写在方格的地面砖上。欧体,飘逸、洒脱。书《满江红》,或《登鹳雀楼》。大热天,他常常穿一条西装裤,一件背心,一口气写上百字,也不见他歇,甚至不喝一口水。清水写的字,让有些呆滞的广场充满韵味
④有人散步,匆匆走过广场,陡然发现地面上遒劲有力的字,便收住脚步,围着字细看一番,“啧啧啧”赞叹不已。有几个半大不小的孩子,止不住加速度的轮滑,碾压过老人的“作品”,也不见他抬头喝止。他还是那样从从容容地写,腰不痛手不酸的样子,着实叫人惊叹。等到广场舞大妈们开始张罗着,将音响设备推过来,驼背老人才开始收拾自己的笔“墨”。他将六七斤重的笔在桶里反反复复淘洗,将笔锋上每一根不服帖的白毛扯拉得顺顺溜溜,再将有些脏的剩水,提到不远处的金桂树下,小心浇灌。我一直觉得这棵树与别的树不同。如果说那排树是一个班的学生,这棵树就带点它们中的“学霸”那种骄傲样子,是喝多了那些“墨”水吗?有段时间天气不错,驼背老人天天来,我也就天天去到广场遛一圈。
⑤有人问:“您收不收徒弟啊?这么好的本事。”老人偶尔搭腔,说:“哪天没饭吃了可能会!”
⑥听说了有这么个老人,书法家协会的人也寻了过来。来的人看着老人写了十几分钟字,面带羞愧,小心翼翼地说:“如果请您加入我们书法协会,您老愿意不?”老人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哪天没事干了,可能会的!”
⑦驼背老人这点儿怪脾气,彻底调动了我的好奇心。我想要读懂他。他是谁?天天这么练,他要干什么?
⑧许多人围着他转,他还是一声不响,提笔写字,不关心所有的疑问和好奇。
⑨这天,天有点闷热,他每每写到第三行字,第一行就已干了,所以总只能见到两行字,伴着他缓缓前行。倘若此刻有一个航拍器拍下这场景,老人就像一只慢慢蠕动的蜗牛,爬行在日复一日的轨迹上。
⑩我忍不住说:“要能写在纸上,多帅!”老人说:“有天到了那步田地,可能会的!”
⑪我不理解“那步田地”是哪步,就说:“毕竟啊,写在地上的清水字,一瞬就不见了!”
⑫老人将笔蘸满清水,写完“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几个字,才接过我的话说:“是吗?那刻在石头上的字,也只一瞬就不见了。”
⑬我看着那几个字,转眼就风干了,不知怎么回答他。
⑭老人见我没再说什么,就笑道:“我没有在写字啊,你没有看见我只是在扫地吗?”他照例在他该收场时,洗笔、拨锋、泼水、扛笔、提桶而去。我很纳闷。扫地?
⑮后来在一个小区的传达室,我碰见他,只是,他没提笔,而是提一杆不太利索的竹扫帚,在认真地打扫外来车辆粘带进来的纸屑,那一丝不苟的神态,很熟悉。
⑯我迎上去,说:“您好啊,您在这里扫地?”
⑰老人头都没有抬,有一句话却有力地蹦出来:“扫地?你没见我在写字吗?”
4、文章故事情节紧凑,围绕着“写字”,叙述了 等情节,塑造了一个独特的老者形象。(3分)
5、第⑦段写到老人的“这点儿怪脾气”。老人的“怪脾气”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6、请按要求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5分)
(1)清水写的字,让有些呆滞的广场充满韵味。(从词语运用的角度)(2分)
(2)如果说那排树是一个班的学生,这棵树就带点它们中的“学霸”那种骄傲样子,是喝多了那些“墨”水吗?(从修辞角度)(3分)
7、第⑭ 段中老人明明在“写字”却说自己在“扫地”,第⑰ 段中老人明明在“扫地”却说自己在“写字”,你是怎么理解老人的这两句话的?文中对老人耐人寻味的描写还有多处,请结合文中对老人的描写说说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

论述性文本阅读

【二】人生高度须作为,吾辈青年当攀登(18分)
①人生何可为?人生可何为?古今纵横五千年,穷尽八荒,我找出了答案: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太白的豪言壮词;是“受任于败军之际”的孔明的担当大义;是“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元亮的淡泊心态。人生之意,吾辈青年当以坚定信念践行之。
②残行人生之意,就要把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的“行胜于文”作为人生的行为准则。这句话其实是句老话,是经过千磨万砺的实践才得出的结论。仍记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陆游,他卧病在床仍心系国家大事,自请上阵*敌。再到如今,在以“实践检验真理”为标准的时代,研究生毕业的黄文秀,用她短暂的一生检验了她的人生价值,地不再满足于文本上的“成”,而是更注重行动上的“就”,于是地便永远留在了广西百色的那个小山村里。我们是新一代青年,更要清楚知道“行胜于文”的重要性,要在久久为功、止于至善的奋进中成就更有高度的人生。
③践行人生之意,就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勇气,西楚霸王项羽在面对浩荡强敌时,毫不畏惧,奋勇向前,破釜沉舟,以少胜多,以弱制强,以国之大将的气势,书写了他辉煌的一生,即使后来在乌江自刎,后人对他的评价是如帝王一样写进了本纪。再看今朝,曹原在攻克21世纪难题石墨烯时,也丝毫不见退缩,越挫越勇,越拔越韧,终得成就。战胜困难并不可怕,拥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与信心,便可一往无前。我们更要学习去建立自己面对困难的心境,时代青年应如是。
④践行人生之意,就要有乐观的心态。苏东坡在历经多次贬谪,越贬越远时,虽稍有抱怨之言,却仍积极向上,在天地辽闻间驾一叶扁舟,尽发书生意气。想得开,看得淡,拿得起,放得下,这是我们需躬行的。在困难时不妨想一想,那位四川母亲巴木玉布木的事迹,你会发现,越是渺小的人,身上往往藏着无穷无尽的积极能量,在某一时刻释放后,苦尽皆甘来。新青年一代要多以前人为榜样,践之行之,方可成就自我。
⑤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俯仰之间皆是华夏信仰,一脚一步都是努力与血汗铺就的路。在人生可何为上,我们青年要有更清新的认知:行胜于文,是对未来的不倦探索;乐观心态是对自身的察省之行。我们站在时代交汇点上,要用尽全力,全力以赴,要有所作为,践行人生之意,方可奔向时代中央,撞破黎明前的黑暗,窥得万丈光芒,志向高峰,攀得前途光明。
8、试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9、选文第②段主要的论证方法是 ,请任选一处,分析它的作用。(4分)
10、请结合诗歌创作背景和诗句的内涵说一说下面哪一句诗更适合作为第④段的论据,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1、试简要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6分)

【三】文言文阅读(17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郑燮,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案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节选自《郑板桥开仓济民》,有删改
【注】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伛偻提携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民岂得活乎 (4)值岁荒
(5)活万余人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14、请结合选文【乙】,说说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官?(4分)
15、【甲】文中写到了欧阳修的哪几种乐?你怎么看待他的“乐”?(4分)

三、写作(55分)
16、请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的路上,少不了磕磕绊绊,也少不了风风雨雨,但总有那么一束破云而出的阳光,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或许是无意间翻开的那本书打开了我尘封的心,也可能是偶然发生的那件事唤醒了迷茫的心,更或者是生命中的那个人,点亮了我前行的路……
请以“成长路上的阳光”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参考答案
1、(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5)浮光跃金(6)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1)chuò 馁 qiè 镂 (2)D
(3)只有坚定意志,自强不息,锲而不舍,(从而)才能实现理想。

(4)略
3、(1)诗人眼中的秋天是一个多雨潮湿、雾气腾腾、阴暗多变、色彩灰暗的季节,全诗出现较多暗色调的词语,如“泥黑”“阴暗”“浓黑”“褐色”等,暗示诗人内心的阴暗、忧伤与彷徨(2分);而诗中唯一的“绿色”,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一抹鲜亮的绿是希望,是对光明、阳光的向往与追求,带给人无限的遐想(1分)。
(2)①向太阳 ②“太阳与火把” ③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深深地挚爱和无限的怀念 ④体会诗歌的理性美

(3) 也就没有金果满园的秋天,也就没有大雪纷飞的冬天

4、老人“写"字、众人"观/问”字、老人“释”字
5、有人想向老人拜师学艺,他不收;书法家协会的人请老人入会,他直接拒绝;他在地上写字,不愿在纸上写;他认为扫地就是写字,写字就是扫地;(答出三点即可)
6、(1)“韵味”,本来指“情趣风味”,在这里是说老人的书写使原本呆滞的广场更有文化味道了,表达了作业对老人书法的赞美。“呆滞”,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广场没有生机,侧面突出了老人的书法让广场具有文化味道。
(2)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老人浇灌的金桂树比作“学霸”,而侧面表达了对于老人广场写字行为的赞美。
7、第⑭段和⑰段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老人认为写字和劳动是相同的,他认识到了劳动与艺术之间是合二为一的,体现了老人的通透,有生活智慧,精神境界高;(2分)结合文章中对老人的描写可进一步分析出老师人一个淡泊名利,朴素、自信,热爱生活的人。(4分,能结合文本答出两点即可)
8、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举了李白等人的事例(1分)引出本文的心论点“人生之意,吾辈青年当以坚定信念践行之”(1分),并作为论据论证文章中心论点(1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分)。
9、举例论证(1分),事例略,能够写清楚所举事例及所论证的分观点即可(3分)。
10、B诗可以作为第④段的论据,学生在结合背景和诗句的阐述过程中应突出“逆境”和“积极面对困难的乐观精神”。
选诗句(1分),结合诗句及写作背景阐述(2分)表述完整(1分)
例:我选择B句,诗人刘禹锡在参与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谪到外地做官23年,感慨时光的流逝,贬谪的境遇的同时,他并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吟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仍然抱有对未来的无限希冀。
11、①开头第一段以设问,举名人事例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人生之意,吾辈青年当以坚定信念践行之(2分);②接下来,分别从“行胜于文”作为人生的“行为准则”“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勇气”“要有乐观的心态”三个分论点的论述,论证中心论点(2分)。
③最后,再次强调观点,结合时代特点呼吁所有青年践行人生之意。(2分)
12、(1)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2)乐:以……为乐
(3)岂:难道,怎么,这里表示反问 (4)值:恰逢 (5)活:使……活
13、(1)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2)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文人们经常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
14、爱民如子,得民心:从开仓赈济可以看出;清廉、勤政:室无贿赂,案无案牍;平易近人:畅饮咏诗,忘其为长吏。(答到两点即可)
15、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与民同乐)(2分);山水之乐是表象,而与民同乐才是政治理想政治信念的表达,体现了作者乐观的生活态度与民同乐政治情操(2分)。
16、参考例文

成长路上的阳光

掬一捧光阴,握一份懂得,走过红尘喧嚣,留意路上的阳光,是多么含蓄动人。其深处依然是岁月的静好。可是哪有什么静好岁月呢?只是有人与你一起同舟共济,为你遮风挡雨,你的成长之路才有阳光。

第一次遇见他,我感觉是非常可怕的,豹头环眼,一身粗壮的肌肉,加上那一个大嗓门,让人避之不得。听他说,曾经他的学生们,经常是他在一个楼梯口值班督导,学生们都宁愿绕远路从另一个楼梯口上去,这足以看出他的“可怕”。上课前,总会有一位同学当“哨兵”为我们“放哨”,上课时,大家都全神贯注,生怕惹急了这位“大老虎”,但我们也经常露出破绽,他从来都不放纵我们,对我们实行批评教育。也正因为这份负责,让我们的成长之路充满阳光。

记得一次春游,外面下起大雨,同学们的雨伞已经挡不住风雨的袭击,有的已经歪了,有的伞竟然被风吹走了,紧急这下,老师指挥全局,让学生们有序地走到大巴车下。但老师仍不放心,因为上车要收伞,在上车的那一刹那便会淋到雨。于是,他将伞架在大巴车的门上,让同学们能够安心收伞上车,可他自己呢?全身已经被雨淋湿,仿佛在洗衣机内滚过一遍似的。

该轮到我上车了,我愣了一下,老师大声说:“还不快点上车!”我立马反应过来,快步跳进车厢,只听到身后一声接着一声的喷嚏……

同学聚会时,老师一改平时严厉的面孔,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在毕业分别之际,老师讲了许多,那含蓄的笑容宛如一涓细流流进了我们的心里,流进了我们回忆。

老师美好的祝福将是我们成长中永不泯灭的阳光,那是多么深刻隽永!感谢命运,让我与老师相遇相识,遇见您,就如遇见和煦的阳光,让我的人生更加灿烂温暖!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