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迟子建,作家迟子建最好看的十本书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3 17:37:28

小人物的“史志”

迟子建创作的“井喷”时期是从1987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和鲁迅文学院合办的研究生院后开始的。大学毕业后,她先后在永安学校、塔河二中任教,此前也曾去西北大学作家班进修过,当她几年后成了莫言、余华、刘震云的同学后,无异于在她面前打开了一个美丽新世界,但毕淑敏眼中的迟子建,是“一个女孩依着清冷的板凳,慢慢地吃她的饭。她吃得很仔细,吃得很寂寞,一任凉风扬起她修长的发丝”。

“呼吸什么空气,产生什么气息”。

源自天性的敏感与忧伤,更像是流淌于血液里的因子,它们遇到风雪,则成漫天洒落的碎琼乱玉;遇到月光,则成旖旎入诗的银河。

1996年,迟子建的短篇小说《雾月牛栏》,摘取了首届鲁迅文学大奖。她在获奖感言时表示:“我并不要成为惊天动地的作家,我的理想只是拥有一个稳定的家,写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那些年,她的笔下,很多作品都是以故乡为最浓墨重彩的底色。

在她的心中:“没有大自然的滋养,没有我的故乡,也就不会有我的文学。”

作家迟子建,作家迟子建最好看的十本书(13)

● 迟子建在东北街头

那些曾养育她的白菜、土豆、玉米、倭瓜,以及旷野、峰峦、河流、湿地,陪伴她长大的冰灯、火炕、二人转、露天电影,那些遍布大街小巷的澡堂子、理发店、东北菜馆,无不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而那些在她生命中留下烙印的人们:父亲、三姨父、外祖母等人,也是她记忆中最温暖的存在,并通过对其他形形色色人物的描写,透露出她强烈的生死观与对人性最深刻的感知与体悟。

作家王蒙曾写过这么一段话:我觉得黑龙江、哈尔滨,有迟子建与没有迟子建是不同的,就像阿来说的,“有了如迟子建一系列文字的书写,黑龙江岸上这片广大的黑土地,也才成为中国人意识中真实可触的、血肉丰满的真实存在。”

迟子建始终把乡土、民俗当作作品辽阔的背景,也视作纵横其间的脉络:喧嚣鼎沸的乡村集市、豪爽幽默的地方话、热情仗义的东北人,还有面对恶劣的环境、艰辛的世事,他们顽强而乐观的生存禀赋......

她不仅倾注笔墨写故乡,更写到了无数的底层人民,从《旧土地》到《北国一片苍茫》,从《香坊》《向着白夜旅行》,到《树下》《布基兰小站的腊八夜》,以及《额尔古纳河右岸》《白雪乌鸦》《候鸟的勇敢》等众多篇幅不一的小说,无一不是以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人为聚焦的对象。

著名作家谢冕这样评价她:

“向后退,退到最底层的人群中去,退向背负悲剧的边缘者;向内转,转向人物最忧伤最脆弱的内心,甚至命运的背后。”

作家迟子建,作家迟子建最好看的十本书(14)

● 迟子建参加作家活动

迟子建对作品中塑造的很多小人物都充满了悲悯,无论是《鬼魅丹青》中情路坎坷的卓霞,还是《群山之巅》中由众人膜拜的神奇精灵变成众人嫌弃对象的安雪儿;无论是《沉睡的大固其固》里由于受了刺激而行事怪异的魏疯子,还是《伪满洲国》里那些被践踏被蹂躏被屠*的百姓......看见他们,呈现他们,也就是反馈人性中最难以被回避的痼疾,也就是折射最真实的社会镜像,也就是坦露时代最撕裂的伤口,并记录历史最无法被泯灭的怆痛:“和他们的痛苦比,我的痛苦是浅的。生活并不会因为你是作家,就会对你格外宠爱一些。作家把自己看小了,世界就变大了;把自己看大了,世界就变小了。对任何人来说都这样。”

在她看来,“文学的天籁之音,往往是小人物奏响的。对这个群体,我会用文学追踪到底,因为他们不是在空中楼阁望月的人,而是脚踏大地仰望星空的人。”

作家迟子建,作家迟子建最好看的十本书(15)

爱人不见了,“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都来了

“我想把脸涂上厚厚的泥巴,不让人看到我的哀伤。”这是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的开头。

当迟子建饱蘸泪水,写下这行字的时候,黄世君已经离开3个年头了。

作家迟子建,作家迟子建最好看的十本书(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