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之前,彼得的亲朋来鼓励他
考虑到彼得的身体,医生把这三台较小的手术结合成一台整体手术,同时找来了麻醉师、消化道外科医生和泌尿外科会诊医师。
因为几乎没有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做手术的前例,手术的具体执行过程需要他们自己摸索,麻醉方案是专门为彼得原创的。
好在三个手术本身并不困难,三重造口术进行得很顺利,除了当晚发生的一个小插曲。
彼得从睡梦中呛醒,发现自己不能自主呼吸了。他立马又被推进了手术室,做了气管造口术,提前过上了依赖呼吸机的日子——三重造口术变成了四重造口术。
喉切除手术示意动画
解决了吃饭、排泄和呼吸问题,摆在彼得面前的是新的挑战。
这个病另一个常见死因,是痰液进入肺部导致的感染。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做喉切除手术,而副作用是再也不能开口说话。
这是他交出的最终答卷:“未来的我,一部分是湿件,一部分是硬件。湿件——也就是大脑,会加上大量的机械神经,成为彼得2.0;而硬件——我的身体,将只用来维持大脑运转。”
做决定之前,彼得和弗朗西斯认真地谈了一次。弗朗西斯没有那么多专业知识和宏大目标,他只希望爱人可以陪自己更长的时间:“比起完完全全地失去你,你没有真正死去,还有一部分活着,总要没那么可怕。”
弗朗西斯的话,让彼得下定决心成为赛博格,“竭尽全力当一个不死之人。”
就像是命运使然,从小到大,彼得因为不墨守成规而收获的一切:一个机器人学位,和相对殷实的财富积累,成了彼得2.0诞生的基础。
术前的彼得在介绍彼得2.0的系统
成为彼得2.0的第一步,是像霍金那样,让AI替自己说话。
当时的彼得身体每况愈下,连用手指操纵轮椅的动作都完成不了了。他开始练习用眼睛和面部肌肉打字。
“一开始我还有点不习惯,大概一年之后,梦里的我都开始用眼睛表达我的想法,而且非常自然。人脑真的太强大了!”
在科技公司的帮助下,彼得拥有了和霍金类似的多功能轮椅,装备有机械臂、摄像头、笔记本电脑等设备。打字的时候,摄像头会追踪他的眼睛,打出对应的字母,然后播放出来。
不过,彼得并不满足于霍金使用的机械音,他希望大家听到的依然是他自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