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黄油烙饼,汪曾祺十大经典散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9 17:24:26

汪曾祺黄油烙饼,汪曾祺十大经典散文(1)

萧胜跟着爸爸到“口外”去。

萧胜满七岁,进八岁了。他这些年一直跟着奶奶过。

爸爸的工作一直不固定,一会儿修水库,一会儿大炼钢铁;他妈也是调来调去。

奶奶一个人在家乡,冷清得很。他三岁那年,就被送回老家了。

奶奶不怎么管他。

她老是找出一些零碎料子给他接衣裳,接褂子,接裤子,接棉袄,接棉裤。他的衣服都被接成一道一道的,一道青,一道蓝,倒是挺干净的。

奶奶还给他做鞋。自己打袼褙,剪样子,纳底子,自己绱。

奶奶老是说:“你的脚上有牙、有嘴?”“你的脚是铁打的!”

再就是给他做吃的。小米面饼子、玉米面饼子、萝卜白菜、炒鸡蛋、熬小鱼。

他整天在外面玩。奶奶把饭做得了,就在门口喊:“胜儿!回来吃饭咧——”

后来办了食堂。奶奶把家里的两口锅交上去,从食堂里打饭回来吃。

真不赖!白面馒头、大烙饼、卤虾酱炒豆腐、焖茄子、猪头肉!

食堂的大师傅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在蒸笼散发的白蒙蒙的热气中晃来晃去,拿铲子敲着锅边,还大声嚷叫。

人也胖了,猪也肥了。真不赖!

后来就不行了。还是小米面饼子、玉米面饼子。

后来小米面饼子里有糠,玉米面饼子里有玉米粒磨出的渣子,拉嗓子。

人也瘦了,猪也瘦了。

往年,撵个猪可费劲哪。今年,一伸手就把猪后腿攥住了。

掺糠的饼子不好吃,可萧胜还是吃得挺香——他饿。

奶奶吃得不香。她从食堂打回饭来,掰半块饼子,嚼半天,其余的都归了萧胜。

奶奶的身体本来就不好,有气喘的毛病,每年冬天都犯,白天还好,晚上难熬。

萧胜躺在坑上,听奶奶喝喽喝喽地喘。睡醒了,还听她喝喽喝喽。可是奶奶还是起来了,喝喽着给他到食堂去打早饭。

爸爸去年冬天回来看过奶奶。他每年回来,都在冬天。

爸爸带回来半麻袋土豆,一串口蘑,还有两瓶黄油。

爸爸说,土豆是他分的;口蘑是他自己采、自己晾的;黄油是“走后门”搞来的。

爸爸说,黄油是用牛奶炼的,很有营养,叫奶奶抹饼子吃。

土豆,奶奶借锅来蒸了,煮了,或放在灶火里烤了,给萧胜吃了;

口蘑,过年时打了一次卤;

黄油,奶奶叫爸爸拿回去,说:“你们吃吧,这么贵重的东西!”

爸爸一定要给奶奶留下。奶奶把黄油留下了,可是一直没有吃。

汪曾祺黄油烙饼,汪曾祺十大经典散文(2)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奶奶把两瓶黄油放在躺柜上,时不时地拿抹布擦擦。萧胜隔着玻璃,看得见它的颜色是嫩黄嫩黄的。

去年小三家生了小四,他看见小三他妈给小四用松花粉扑痱子。

黄油的颜色就像松花粉,油汪汪的,很好看。

奶奶说,这是能吃的。萧胜不想吃。他没有吃过,不馋。

奶奶的身体越来越不好。她从前从食堂打回饼子,能一气走到家。现在不行了,走到歪脖柳树那儿就得歇一会

奶奶跟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们说:“只怕是过得了冬,过不得春呀。”萧胜知道这不是好话。

汪曾祺黄油烙饼,汪曾祺十大经典散文(3)

果然,春天不好过。村里的老头老太太接二连三地死了。

镇上有个木业生产合作社,原来打家具、修犁耙,现在都停了,改打棺材了。

村外添了好些新坟、好些白幡。

奶奶不行了,她浑身都肿。用手指按一按,老大一个坑,半天不起来。她求人写信叫儿子回来。

爸爸赶回来时,奶奶已经咽气了。

爸爸求木业社把奶奶屋里的躺柜改成一口棺材,把奶奶埋了。

晚上,爸爸坐在奶奶的炕上流了一夜眼泪。

萧胜第一次经历了“死”。他知道“死”就是“没有”了。

他没有奶奶了。他躺在枕头上,枕头上还有奶奶头发的气味。他哭了。

奶奶给他做了两双鞋。做得了,说:“来试试!”“等会儿!”吱溜,他跑了。

萧胜醒来,光着脚把两双鞋都试了试。一双正合脚,一双大一些。

他的赤脚接触了搪底布,感觉到奶奶纳的底线,他叫了一声“奶奶”,又哭了一气。

爸爸拜望了村里的长辈,把家里的东西收拾收拾,把一些能用的锅碗瓢盆都装在一个大网篮里,把奶奶给萧胜做的两双鞋也装在网篮里,把两瓶动都没有动过的黄油也装在网篮里。

锁了门,爸爸就带着萧胜上路了。

萧胜跟爸爸不熟,他跟奶奶过惯了。他起先不说话。他想家,想奶奶,想那棵歪脖柳树,想小三家的一对大白鹅,想蜻蜓,想蝈蝈,想挂大扁(大尖头蜢,属于蝗虫类)飞起来咯咯地响,露出绿色硬翅膀底下的桃红色的翅膜……

后来萧胜跟爸爸熟了。爸爸很好。爸爸老是引他说话,告诉他许多“口外”的事。他的话越来越多,问这问那。

他对“口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汪曾祺黄油烙饼,汪曾祺十大经典散文(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