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父子三词客
宾主酬和
在宴饮席上,宾主之间的酬和当然是少不了的。苏轼离杭赴京的送别宴上,浙漕马中玉赋《玉楼春 来时吴会犹残暑》送东坡。苏即次韵《玉楼春 知君仙骨无寒暑》相酬。有时即使主人没有作词,客人为表达敬意,也会做词。而今天我们所说的《蝶恋花 密州冬夜文安国席上坐》也是属于后者。
文嘉《垂虹亭图卷》
六客会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更典型的反映了宾主之间的酬和。1074年苏轼去密州,与杨绘同行。后有陈舜俞张先刘述,到湖州,湖州太守李常置酒宴松江垂虹亭上。张先赋《定风波令》苏轼赋《南乡子》,张先又赋《木兰花》赠二妓,苏轼和陈舜俞《菩萨蛮》(天怜豪俊腰金晚)苏轼作《减字木兰花(过吴兴,李公择生子,三日会客,作此词戏之)》赠李常。
宴饮歌舞
命妓索词
歌妓在席上会殷勤劝酒,而为了进一步让气氛达到高潮,歌妓还会在酒过三巡之后,向客人索词。而此时美貌的歌妓捧着笔墨、香笺或领巾裙带,娇脸含笑,立于尊前,索新词,那一般是客人无法拒绝的。苏轼就经常把这个场面写出来。
停杯且听琵琶语,轻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而在《蝶恋花》这首词中,
掺鼓渔阳挝未遍,舞褪琼钗,汗湿香罗软。
这也是歌妓索词时,呈现在苏轼面前的唯美画面。渔阳掺鼓还没有挝完一遍,舞女已经把头上的玉钗摘了下来。香汗湿了绫罗做的衣裙。站在苏轼面前的女子,楚楚动人,面带红韵。她手捧着笔墨,在邀请苏轼做一首新词吧。
林语堂说,女人的魅力就在于她的娇弱,无依无靠,她的芳容憔悴,她的沉默无言的泪珠,……一切身心两方面的楚楚可怜,都显得有诗意和美感。而苏轼以及同时代的人做为官场生活的一部分,歌伎为客人斟酒唱歌,她们没有妇道的约束,更放松,就像今天的KTV,她们或轻松世故,或相思恋情,或云雨之情,而当时士大夫们,为她们写词也是正常之事。像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甚至岳飞也有写诗赠伎的故事。《阮郎归 苏州席上作》就是主人命歌伎向苏轼索词而写下的。
东坡一纸笔,醉倒小李琪
而苏轼在这时,总是不吝笔墨的。只要有人提,他总是大笑乱挥,醉墨淋漓,不惜与人。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在黄州时,有一个美女李琪,向苏轼求墨,总不成功。有一次在微醺之之后,她就又端了一大杯酒,取领巾乞书。苏轼“熟视久之”,才令其研墨,写下了“东坡七年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然后“掷笔袖手,与客谈笑。”把李琪晾在了一边。众人就提醒苏轼,你怎么也得再写两句呀。苏轼这才想起来不没写完呢,于是写下了让李琪千古留名的后两句——恰似当年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
在这首词里,那个吟古怨的人是谁呢?当然就是苏轼了。我想在宴席上,肯定会有很多人唱和,因为在那个时代,在这样的场合,不会吟诗就好比现在的KTV你不会唱歌一样。朋友们都唱了,你只干坐着吗?不过,这里的吟请诗的就是说的他自己了。苏轼这样的场合是很乐意参加的,而且也喜欢喝酒,然后写上几首诗词。
当我们说了以上几个方面之后,你也许会问,宴饮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
宴饮的程序
宴饮包括备宴、前筵、后筵和尾声。正式的宴饮有前筵和后筵。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说,
客人落座之后,就上干果子、香药、雕花脯腊、垂手盘子等物。行酒若干盏,中间离座休息后,再上果子一巡,然后是下酒菜肴,插食、劝酒果子、厨劝酒、对食等,而依次行酒。而平常就是分初坐,再坐。
酒席上的劝酒会占用很在一部分时间。苏轼就写过劝酒词《蝶恋花 送潘大临》,
别酒劝君君一醉。清润潘郎,又是何郎婿。记取钗头新利市。莫将分付东邻子。
回首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余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