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怆交响曲听后感,悲怆交响曲大全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30 06:17:24

有着“天鹅之歌”美誉的柴科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以其深沉的悲怆光耀后世,是作曲家一生最真切的写照和最完美的总结。本文下面将结合作品本身,以及作曲家的生活际遇和精神:以作曲家一生的痛苦经历和悲观情绪为基调,用抽象手法来表现人类共同具有的悲怆情绪,并对其中的悲怆意识进行解读,探求柴科夫斯基关于“生”与“死”的人生哲学命题。全曲包括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慢板,转不很快的快板,b小调,4/4拍子,奏鸣曲式结构。序奏为慢板,低音提琴以空虚的重音作为引子,在这阴郁暗淡的背景下,由低音大管在低音区以苍老的音色,演奏出沉重、*般的旋律,好像一位饱经风霜、历尽坎坷的老人,在悲痛而沉静地思考。其他乐器则如叹息般地继续。乐曲自开始就笼罩在一种烦躁不安的阴沉气氛中。戏剧性的引子由两个乐句构成,预示出以后的主题,不协和和弦带来不稳定的因素,概括了该乐章的悲哀情绪。引子是从主调(b 小调)的下属调(e 小调)开始(见下例①),然后进行到主调(见下例②):

(谱例略)

悲怆交响曲听后感,悲怆交响曲大全(5)

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引子,不仅为呈示部的出现作了很好的准备,而且概括了第一乐章的基本思想,是整个乐章心里描写的核心,是我们领略这首乐曲的“钥匙”。

呈示部主部主题,是单二部曲式,既有感情的冲动又有焦急不安的因素,以下行二度为音程特征的激动不安的音调,由中提琴、大提琴各分为二部,用暗淡的音色奏出:

(谱例略)

接着长笛、单簧管以明朗的音色与之呼应,这样,主部一开始就出现了音色的对比。主部的第一主题快速而富节奏感地奏出,给人以苦恼、不安和焦燥的印象。之后乐曲的速度旋即转成行板,第二主题哀愁而美丽,有如暂时抛却苦恼而沉入幻想中一般。

悲怆交响曲听后感,悲怆交响曲大全(6)

随着主题的展开,以大提琴单调的断音为背景,小提琴在低音区重复着主部的叹息音调:

主题的节奏在紧缩,音调不断向上模进,小提琴由b 一直上升到f3,使阴沉哀伤的音调增加了蓬勃发展的、积极冲动的戏剧因素。这种冲击的音势,被低音提琴森严的怒吼声及圆号的号角声所阻拦。接着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用跳弓奏出了纤巧、活泼的音调,低音提琴奏着抒情性的下行音阶,并迅即移到木管乐器上,给人以温和亲切之感:

(谱例略)

在主部发展过程中,忧郁、惊惶不安与温和亲切诸因素交织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体验和对客观的感受。

随着感情浪潮的不断高涨,弦乐器上惊惶不安的音型不断地重复着,配器手法的变化和频繁的转调,增加了热情、狂想曲似的气氛,当感情浪潮达到高峰时,音乐进入主部的再现。它不再是一个痉挛性的、动荡不安的主题,而是具有反抗性的强有力的音调。

当乐队出现全奏高潮之后,嘹亮的音响迅速沉寂下来,进入了音色、音区比较阴暗的连接部,它的最后一句由中提琴奏出,D大调,4/4 拍子:

(谱例略)

中音提琴柔美的音色,恰当地表现了这个充满想象的乐句。

悲怆交响曲听后感,悲怆交响曲大全(7)

连接部与主部主题交织在一起,界限并不明显,中提琴和单簧管的上升旋律把副部连接起来。安静的副部是单三部曲式,D大调,4/4 拍子。旋律温柔、哀婉、抒情、诚挚,优美如歌,再现乐段音色朦胧,是主体进入幻想的意境,仿佛是从心灵深处产生出来的甜蜜回忆,表现了对幸福生活的憧憬。用加上弱音器的小提琴和大提琴奏出,更增加了温暖之情:(谱例略)

副部的中段,在弦乐颤动不安的背景上,出现了长笛和大管感情充溢的对答:(谱例略)

当抒情的副部再现时,去掉了弱音器的小提琴和中提琴,在不同音区咏唱着,声音显得非常丰满,情调也变得异常明朗,表现了对生活的热切期望。

副部结尾的音乐材料来自于副部主题,感情的热潮迅速下降,最后只有一支独奏的单簧管凄凉地回响着副部的主题,好像是远处传来的忧郁歌声,终于在大管的 65 31 之后沉寂下来:(谱例略)

悲怆交响曲听后感,悲怆交响曲大全(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