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翻译的经文,房玄龄文言文翻译资治通鉴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30 13:32:12

敦煌莫高窟讲述唐朝佛教故事的彩色壁画

输出者

玄奘和义净西行,目的是学习,而鉴真主动东渡为的是“输出”。

“鉴真前五次东渡,均以失败告终。”这句话说起来轻巧,实际上,从被日本遣唐使普照和荣睿等人激发东渡愿望后,鉴真不断尝试,从扬州出海不行,就转战至福州,乃至,海风把他们可怜的船从福州吹到了海南,越走离日本越远。荣睿因为劳苦而离世,鉴真自己,也几乎失明,然而他仍然没有放弃东渡日本。

等鉴真再次回到扬州,回到起点,已经过去了10年。也就是说,在这10年时间里,鉴真屡次尝试,终究没有成功,几乎每回都是因为海路凶险,船在大海中漂流,能活下来已是万幸。鉴真在与大自然抗衡的10年里,大约只有苦笑。到了753年,日本派过来的遣唐使已经到了第十批。等使者腾原清河返航,他的船终于载上了鉴真,正是这趟船,成功到了日本。

写到此处似乎应当停下来思考,为什么行万里路的总是僧人?

房玄龄翻译的经文,房玄龄文言文翻译资治通鉴(5)

日本奈良东大寺(张雷 摄)

当然也有一些记录在案的官派使者。玄奘之后,唐朝政府对印度派出过不少使者,比如梁怀璥、李义表和王玄策,后两位曾以正使和副使的职位共同前往印度。647年,唐朝从摩伽陀王国的使者口中得知一种提炼蔗糖的技术,便派使者前去学习,王玄策是其中之一。这种不远万里学习的精神,是唐朝盛世的一个特点。玄奘回国两年后,大量经文翻译任务,使唐朝愈发需要通晓梵文者,这是唐朝加大出使人员的另一个原因。

与此同时,唐朝这个强盛、开放的文明,就像暗夜里的发光体,周围的落后文明不由自主地被它吸引,想去发光地看看。当时全面落后的日本人就是这么*,一拨接一拨的遣唐使进入中国,天文地理、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都在他们的学习范围内,当然也包括佛学。

孙英刚教授认为,唐朝放开怀抱迎接各国使者,正是反映出它的“大国自信和优越感”。史学家普遍认为,佛教层面,中国就是日本的母国。玄奘西行回国整整100年后,鉴真才开始他的第一次东渡计划,那个时候,唐朝更比100年前更自信,佛教徒们也有理由认为自己所在的国家正处在佛学界的中心地位。大约正是抱着这种佛学无国界以及传教的思想,当日本遣唐使向鉴真发出东渡邀请,鉴真下了这个决心。

唐朝盛世那种各国“知识分子”云集的气氛,令人想到20世纪初的巴黎,或者现代之美国,宛若“黄金时代”。生活在繁华都城里自然是优渥的,一旦出行,交通仍然是巨大的问题。长途旅行不只艰辛,还意味着需要冒生命危险。所以,在漫长跋涉、九死一生的文化交流中,走出去的总是信仰虔诚、甘愿冒险的僧人。鉴真最典型,哪怕一路都有人庇护,有官员将他奉为神明,钱财船只用品一概不在话下,也曾总是缺少一点“天时”,风浪里漂泊、无法靠岸。在鉴真无法抵达的10年间,他写了两首诗明志,其中一句结合他后来的凶险旅程来看,不免感慨:如论惜命短,何得满长祗。

现代人印象中的僧人多有误区,其中一个是,“穷得没饭吃才会被送去寺庙当和尚”,但是不论是玄奘还是义净,他们出身都不赖。玄奘甚至出身望族。想成为正式僧人,过程繁复,最终被国家官方认可,至少需要一定文化基础,尽管不是每位僧人都能成为大知识分子,写出被后世认可的著作,但起码,“僧人云游四方”这个既定印象是不错的。

房玄龄翻译的经文,房玄龄文言文翻译资治通鉴(6)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所藏《东征传绘卷》局部,所绘场景为鉴真的船在海上受台风侵袭

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义净记录了玄奘之后的近50年时间里,大约57名远游僧人的行动轨迹。除了中国僧人,也有越南和朝鲜等国的僧人。今天来看,的确也证明了中国与沿海诸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网络,就在一位一位僧人的旅途和笔记里编织而就。

鉴真一到日本,就在日本人的要求下对流传在当地的佛经做了校对。他双目无法阅读,只靠听人逐字诵读来指出其中错漏。除了这些细微工作,鉴真真正重要的任务是帮助日本天皇建立起受戒仪式,在此之前,日本寺庙的宣誓都是僧侣在佛像前“自我认定”,而不是由授戒师完成。换句话说,那时日本的僧侣系统极为混乱,训练、受教、受戒得度,都没有严格的规范。鉴真说服了日本天皇,在他初到奈良所住的东大寺,设立戒坛。他在这里为几位皇室成员以及400多名沙弥授戒,还有原先受过旧戒的80名僧人,也愿意再受新戒。自此,日本受戒传律的规则就被鉴真重新建立。

就在设计东大寺戒坛院建筑群的过程中,鉴真开始像一位建筑师一样工作。这项才能倒是鉴真年轻时习得。他在国内游学时就对庄严的佛寺建筑艺术十分上心,跟着他的授戒师道岸和尚,鉴真近距离观察学习了长安荐福寺内小雁塔的监造过程。并不光是看和听,真正的实践经历鉴真也有过多次。建筑,称得上他多于玄奘和义净的技能点。

所以,当日本天皇将奈良城西一座亲王的旧宅赐给鉴真后,他利用这座基址好好地“炫技”了一把,与弟子及工匠一起设计并建成了如今著名的唐招提寺。无论是“外部涂丹”,还是“讲堂内部广阔明朗”,复刻的不仅是唐代建筑艺术风格,也试图复刻盛唐气势——日本美术史上奈良时代的灿烂,鉴真和尚有重要一笔。

鉴真67岁抵达日本,76岁圆寂。堪堪10年中,在日本普及宗教教育,也涉及了书法、建筑和雕塑等艺术领域。在“交流”这个理当“双向流通”的定义里,与若干年前的玄奘和义净遥相呼应,为唐朝闭合了“输出”这个重要环节。

(本文参考资料:《佛教十六讲》,季羡林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王邦维注解,中华书局;《鉴真大师传》,傅杰著,商务印书馆)

房玄龄翻译的经文,房玄龄文言文翻译资治通鉴(7)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