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字形可见,"弼"两个"弓"字,最初为两"弓"并排,中间无"㐁"字。关于"弼"字的解释有两种说法:
一种观点认为,"弼"为会意兼形声,"弜"为形,"㐁"为声,合而释之便是矫正弓的一种工具。由此义引申出"纠正",进而引申出"帮助""辅佐"之意。
第二种说法认为,"弼"字中间的"㐁"是象形字,为席子之象形,为车棚之意。那么,"弜"与"㐁"相结合,其义便是车棚用两个"弓子"做支撑。此种说法可以从文献中得到验证,文献之中也常写为"茀"。如《毛公鼎》:簟弼鱼服,在《诗经·小雅》中写为"簟茀鱼服",此可为证。《诗·齐风·载驱》:"簟茀朱鞹。"毛亨传:"车之蔽曰茀。"(参2)车棚如果没有两个或多个弓子支撑是无法伸展开来的。后来,就从由"两个弓子对车棚的支撑"之意引申为辅助、帮助之意。
弓形的马车棚
综合比较两种说法,第二种说法较为可信,此说法突出了二弓和一席"㐁"(车棚),且各有所用,意义水到渠成。两个"弓子"对"车棚"做好支撑,才有车棚的伸展效果。另,此种说法亦有以上文献佐证。
第一种说法,认为"弼"为矫正弓之器具,此说证据不足,很难让人信服。因为这种说法只是对"弜"之解释,"弜"为调整弓之工具,古代在弓松弛不用之时,人们为了保持弓的强度,常常会在弓的里面放上似弓形的支撑物。这个支撑物就是"弓檠","弜"之二"弓",一为"弓",另一个为"弓檠"。这种说法只是对"弜"的解释,而忽视了"㐁"字,增"㐁"才有辅助、辅佐之意。古代及近代人们使用的"弓檠",如下图:
古代矫正弓的工具
较晚出现的矫正弓的工具
总结"入则无法家拂士"之"拂"通"弼",按照通假的原则,二者今音不同也不相近。但是,"拂""弼"二字上古音却同为重唇音,按照"古无轻唇音"的原则,上古无"f"音,只有b、p音,后来才从b、p中分化出f音。因此,"弼"与"拂"声母皆为重唇。这一证据解决了今音不同的疑惑。另外二者古均为入声字,从上古音图对比可见二者韵部相同。"弼"字在战国字形发生过形变,从力、弗声,这也是二者曾经音同的证据。"弼"字为象形字,中间的"㐁"为做车棚的席子,双弓为支撑车棚之用,由此才引申为辅助、辅佐之意。
参考资料:
1.原图源于国学大师网站。
2.李学勤,《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