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在祖父的影响下,从少年时期起就立志收复故土。因此他二十多岁就组织了抗金义军,又主动南归。辛弃疾在南归之初,曾得到抗金名将虞允文的赏识与提携,让他以为可以大展拳脚。
没料到虞相早逝,后来他又投靠宰相叶衡,叶衡被罢免后,他在朝廷中因为“归正人”的身份,一再受到“投降派”和“主和派”的打压。
这首《满江红·点火樱桃》,就是他在这一时期中处境的真实写照。刚刚南归时,朝廷中人当他是英雄,两任宰相给他大力的支持,皇帝也十分信任他,可是好景不长。
网上有一句爱情格言是这么说的:你宠坏了我,可是却不要我了。假如不是刚开始的时候,皇帝和宰相们给了他太多的期望,他又为什么会这样热情高涨呢?
他在滁州当地方官,努力开拓市场,发展商贸活动,他在江西暗中组建“飞虎军”,随时准备上前线打仗。他因此被人弹劾“草菅人命、用钱如泥沙”,皇帝甚至怀疑他有不臣之心。
试问,他辛弃疾为什么会如此飞扬跋扈?还不是因为当初他南归的时候,你们这一帮皇帝与大臣讲的话太好听。
因此《满江红·点火樱桃》中的“春光”,就是指当初那些给辛弃疾希望的人和事。是它们让这个世界看起来如此美好,同时,也让他的心中愁肠千结。
后来,那些曾提携他的人不在了,朝廷中的顺境也变成了逆境。可是,春光为什么不把它带来的愁烦一起带走呢?
樱桃越是火红,越是衬托出春归去的无情。意识到这个问题后,辛弃疾感觉万般难受。但是他依然放不下,沦陷在敌国手中的家乡。
在南宋朝堂上,主和派完全占了上风。他有家回不得的忧愁,找不到一个知己来诉说。于是他就特别期盼能回到家乡,找一个能与他共情之人。
如果自己不能回去,哪怕是找蝴蝶来托一个梦给家人,在梦中聊一聊也好。可是,蝴蝶也飞不过千里。
子规仿佛懂得他的忧愁,夜晚他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一直到睡到三更天,窗外的子规鸟声声叫着“不如归去”。鸟儿哪里知道,不是他不想归,而是他有家归不得。
结语辛弃疾这一首词作虽然没有直抒胸臆,但是明眼人一眼能看出它想表达的意思。“点火樱桃”,就是辛弃疾自己遭遇,而荼蘼花就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
辛弃疾个性耿直,政治主张倾向于激烈,尽管他自己也反复提醒自己和朋友,“说话要收敛”,但是因为与“主和派”根本利益的冲突,导致他在叶衡后,迅速遭到打击被罢官。
最终,他被赶出了权力的中心。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辛弃疾开始到江西的上饶一带,断断续续地隐居,前后时间长达二十年之久。
“点火”是形容樱桃火红,但是这个词,同时也正意喻着辛弃疾自己在惹火烧身。他愿意用这样的精神去实现自己毕生的愿望,但是“春要归去”,这是“天公”下的命令,他根本无能为力。于是,他只有在一个又一个不眠的夜晚,在枕上翻来覆去地思念家乡。
这一首词的上半阙,无论是写春光的美,还是写春归遗憾,燕子的缓慢飞翔、流莺的怯啼,都是在写忧愁。词的下半阙,更是直接点出了有家归不得的愁。因此,全词虽然只用了一个“愁”字,但是读来却令知情者感到有无限的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