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后进生转化方法的口诀,对后进生的转化有自己的方法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2 11:30:45

班级与班主任

一、班级的概念及其形成(单选)

(一)班级的概念:班级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构成要素:教师、学生、环境

(二)班级的形成:

1、最早提出“班级”一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埃拉斯莫斯;

2、17世纪,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提出了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

3、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

五、班主任的工作内容(重点)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前提、基础和首要环节

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个人;

(2)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群体关系——集体;

(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境——家庭。

2、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

(1)书面材料分析法;(2)调查访问法;(3)问卷法、谈话法;(4)观察法—一最基本方法。

记忆口诀:观(观察法)叔(书面材料分析)掉(调查访问法)花(谈话法)卷(问卷法)

(二)组织和培养良好班集体

1、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地位:中心环节和首要任务。

2、班集体的四个基本特征(简答、重点)(1)明确的共同目标;(2)健全的组织结构;(3)共同的生活和活动准则;(4)班级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

记忆口诀:积(结构)木(目标)准(准则)气(气氛)

3、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1)班集体的初建期阶段(松散群体阶段)主要由班主任主持。对班主任依赖性强,基本特征出现。(2)班集体的形成期阶段(合作群体阶段)班集体核心初步形成,班主任培养骨*主要时期,班集体特征比较明显。(3)班集体的成熟期阶段(集体)学生学会了自我管理。班集体特征充分体现,为集体成员内化。

4、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策略(已考两次简答,选择材料备考)

(1)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2)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3)建立严明的班级纪律;(4)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良好班集体的一个重要标志;(5)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口诀:积(纪律)木(目标)风(班风)干(干部)活动

(三)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已考简答、材料)

1、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2、协助少先队和共青团活动;3、争取和运用家庭、社会的教育力量。

(1)学校和家庭的协调: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已考简答,选择备考):家访;班级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沙龙;家长委员会。家校联系的基本要求(已考分析,简答备考):目标一致;地位平等;方法多样;形成合力。

记忆口诀:目(目标一致)的(地位平等)多(方法多样)合(形成合力)

(2)学校与社会的协调(单选)形式:社区教育委员会;校外教育基地。

(四)班级日常管理(已考简答)

1、环境管理;2、教育性管理;3、操行评定(单选、重点)教师撰写操行评语原则:(已考简答,选择备考)

(1)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年龄、性格;(2)全面性——德智体美劳:优缺点 努力方向;(3)发展性——发展眼光看待学生;(4)鼓励性——罗森塔尔效应(期望效应);(5)可接受性——认知上可以理解、情感上可以接受。

(五)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单选、材料)

对象:所有学生=先进生 中等生 后进生。1、首先要解决:后进生。2、发挥榜样作用:优等生。3、巩固提高:中等生。

后进生教育转化的做法:(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2)培养和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动机;(3)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4)为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5)要正确认识后进生的培养是长期性、反复性的。

(六)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非重点)

1、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2、总结: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

班级管理原则(选择、简答、重点)

班级管理的模式(选择,重点)

(一)常规管理——纪律、制度:用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二)平行管理——集体 个人:源于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影响(三)民主管理——人人参与:陶行知的学生自治理论。(四)目标管理——制定目标:德鲁克提出


持续更新哦[来看我]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