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主人公是谁,滥竽充数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3 22:15:54

大家肯定都知道"滥竽充数"这个典故,其中南郭先生混日子坑的那位齐王就是本文的主人公——齐宣王。大家肯定也都知道"四大美女"是哪几个吧?没错,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不过,知道"四大丑女"都是谁吗?可能知道的人就少多了吧!没事,百度一下就知道了,是嫫母、钟无艳、孟光、阮氏女,这不是重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重点是其中的钟无艳嫁给了一位国王成为了王后,而这位国君还能做到江山美人两不误,更为传奇的是,很多典故都出自于他身上。他也就是齐宣王。江山美人两不误又是怎么做到的呢?他身上还有什么典故呢?让我们一一道来。

滥竽充数主人公是谁,滥竽充数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1)

一、以"滥竽充数"闻名的君王真的昏庸吗?

"滥竽充数"的典故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愍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故事内容大家应该很熟悉,不具体描述了。只是说齐宣王这个人爱好声乐,尤其是喜欢听几百人的演奏团吹竽合奏,只不过因为混入了一个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被传为笑谈,齐宣王也因此被认为是爱摆排场,糊涂昏庸。实际上,这恐怕有点冤枉齐宣王了。

滥竽充数主人公是谁,滥竽充数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

首先说爱摆排场。我们当然不能说这样一定没错,但实际上也反映了齐宣王当时在文化建设上的建树。齐国一直有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早在齐宣王之父齐威王在位时期就建了一座“稷下学宫”(后文还要具体介绍),广揽天下人才。到了齐宣王时期,他不惜斥巨资招揽天下各学派的文人来“稷下学宫”。这个“稷下学宫”中各个流派的人物,他们开展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也经常搞一些文艺活动。而且先秦时期器乐已经比较发达,诸侯、大夫们搞一些大型器乐演奏会,实属正常,作为王公贵族应该不算什么过分的事。

其次说糊涂昏庸。客观地讲,作为一个君王,合奏团里混入了一个无用之人,需要亲自去辨别吗?君王有君王关注的问题,他应该关注的是这种合奏对文化交流有什么正面意义,对吸引人才有什么好的作用,只要整体吹奏效果是好的就行了,里面混入几个"滥竽充数"的人实在不是他的责任或是他关心的问题。

二、"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真是爱江山更爱美人的意思吗?

“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是古代中国的轶事典故。就是讲钟无艳和夏迎春都是齐宣王的后宫娘娘,钟无艳长相较丑但很有才干,而夏迎春则美貌无比。齐宣王有事的时候会找钟无艳寻问良策,解决问题;平安时则宠幸貌美之妃夏迎春,把钟无艳抛之脑后。把齐宣王描绘成爱江山更爱美人的贪酒好色之徒。这个说法并不可信,历史上对齐宣王的整体评价还是比较有作为的君主。

钟无艳本名钟离春,字无盐,所以也叫钟无盐,谐音也就跟"无艳"很相似。因为生来相貌丑陋,是古代四大丑女之一,正符合了"无艳"二字,因此后来人在戏剧中将其名字改为钟无艳。钟无艳通晓政治军事,能文能武,非常有才。后来她看到齐国国家治理出现危机,便主动求见齐宣王,陈述了齐国的四点危难。齐宣王听完以后非常感慨,决定要励精图治,令齐国转危为安。为了表示决心,他就娶了长相丑陋的钟无艳为王后,放在自己身边以便咨询朝政大事,自此齐国国力日渐强大起来。

滥竽充数主人公是谁,滥竽充数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

而夏迎春十分美貌,而且能歌善舞。自古英雄爱美人,夏迎春自然受到了齐宣王的喜爱,将她纳入宫中成为宠妃。后来人们常常将两个人放在一起对比,一美一丑,一个有才一个无才。如果上升到道德高度来看,齐宣王肯定是要被指责的。不过齐王作为一国之君,这么处理后宫虽算不上有道明君,但也不能说有什么过错。第一,古代君王多后宫,不能指责他花心吧?第二,在宠爱美女夏迎春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国事,且能善待钟无艳,充分发挥其才干,也不能说昏庸吧?或者可以称之为"江山美人两不误"吧?

所以,笔者认为不必据此妄议齐宣王是昏君还是明君。实际上,齐宣王在位时,也是齐国最强盛时期之一。公元前314年,齐宣王乘燕国内乱,发兵干涉,只用了50天左右就攻占燕国都城,几乎灭亡燕国。

三、光大"稷下学宫",促成了"百家争鸣"格局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高等学府,它集中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阴阳家、农家、杂家等各学派的学者,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就是以稷下学宫为中心园地。

滥竽充数主人公是谁,滥竽充数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4)

稷下学宫虽然是齐宣王的前任齐王创办的,然而发扬光大学宫的却是齐宣王。齐宣王在位时期,采取了非常开明的政策,广招天下贤士,为稷下学者提供优厚的物质和政治待遇。他规定,凡是来投奔学宫的人才,无论能力大小,一律接纳;凡是知识渊博、才能超卓的人封"上大夫"名号,修造府邸,包括孟子、邹衍、淳于髡、慎到、荀子等在内的76位著名学者都被封为上大夫;学宫里的学生也都有宿舍,生活开支由国家财政担负。齐宣王还鼓励学者著书立说,展开学术争鸣,调动他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吸纳他们有关国家治理的意见建议。因此,吸引了天下众多贤士汇集于稷下。这一时期的稷下学宫,在其辉煌的历程中,发展到了鼎盛状态。学宫内各家学派林立,经常聚集一堂,围绕治国、礼法、义利等主题展开辩论,相互争议,相互吸收,共同发展,世称"百家争鸣"。这种盛况,既是齐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产物,也是当权者重贤用士、思想开放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四、"顾左右而言他"的另一种解读

大家都很熟悉一个成语"顾左右而言他",是指岔开话题,回避难以答复的问题。这个成语的典故也是出自齐宣王。

滥竽充数主人公是谁,滥竽充数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5)

故事说的是孟子(即孟轲,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有一次对齐宣王说:"有一个人,因为要到楚国去,把老婆孩子托付给他的朋友予以照顾。等到他回来的时候,才知道他的老婆孩子一直在受冻挨饿,那位朋友根本没有尽到照顾的责任。您说这该怎么办?"齐宣王回答道:"和他绝交!"

孟子又说:"有一个掌管刑罚的官员,却连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您说这该怎么办?"齐宣王说:"撤他的职!"

最后,孟子又说:"举国之内,政事败乱,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您说这又该怎么办?"王顾左右而言他——齐宣王望着两旁站立的随从,把话故意扯到别处去了。

这里说的是齐宣王对于孟子当面提出的问题,避而不答,装作没有听见,眼睛望着别处,把话题扯开。不过我们应该从齐王的角度来稍稍分析一下:首先,如果齐宣王不认可孟子的话,认为自己没错,作为君王,没有对孟子恶语相向,而是能避而不答,说明对学者的态度还是很客气的,否则,如果孟子碰到的是脾气暴虐的国君,没准性命都难保;其次,如果齐宣王认可孟子的话,通过孟子的话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他身为一国之君,很难拉下面子低头认错,所以才会顾左右而言他,以转移话题,遮掩尴尬,缓解气氛。

综合上述,我们不难看出,"滥竽充数"中的齐宣王恐怕没有我们印象中那么不堪,至少有几点可以说明问题:一是能娶四大丑女之一的钟无艳为妻,并且充分发挥了其治国才能,虽然也宠爱美人,但并未因此耽误国事,说明他有奋发图强、振兴齐国的决心和信念;二是能将稷下学宫发扬到了最高峰,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也促进了"百家争鸣",在文化建设上颇有功绩;三是在位期间,齐国的国力快速上升,说明其执政还是颇有成效的,总体上还算比较有作为的君主;四是从与孟子的交谈中可以看出齐宣王为人还是比较和气、脾气还算不错的,至少也是比较尊重人才的。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