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鸿渐最后死了,方鸿渐悲剧结局的原因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12 02:20:52

1990年,中国电视剧出现了两个里程碑。

一个是开创中国长篇室内剧先河的《渴望》,另一个则是短篇艺术精品《围城》,在那个年代,也有一句话叫做“北有《渴望》,南有《围城》。

相比较《渴望》,《围城》虽然仅有10集,但影响力上却不遑多让,它不仅是编导演强强组合的结晶,甚至获得了原作者钱钟书先生的首肯,依靠幽默和悲怆的艺术特点,完美再现了原作的精神内核。

如同钱老所说的那句“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亦造就了许多人对婚姻最直观的看法。

方鸿渐最后死了,方鸿渐悲剧结局的原因(1)

而且更重要地是,《围城》始终常看常新,即使放到现在,依然能为观众带来震撼,包括某瓣上高达9.3的评分,亦证明它的艺术性,已站在了中国电视剧的最高水准线上。

这次,小编就带大家回顾一下《围城》戏里戏外的幕后故事,再来看看31年后的今天,主演们的现状又是如何?

01.陈道明,辉煌30年成就艺术家

1989年,陈道明凭借电视剧《末代皇帝》获得第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演员,以及第9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奖。

因此,黄蜀芹导演在筹拍《围城》之际,便在内心确定了陈道明是男主角方鸿渐的不二人选。

方鸿渐最后死了,方鸿渐悲剧结局的原因(2)

不过,在黄蜀芹找到陈道明之际,后者却想也没想便拒绝了。

理由很简单,按照原著角度来说,钱钟书先生在编写这部小说时,并没有赋予足够清晰的故事线索,加之方鸿渐一角不太利于立起形象,直感压力的陈道明,选择放弃这个挑战。

但黄蜀芹导演怎会轻易放弃,在“三顾茅庐”被拒绝后,她仍然找到陈道明,并直接放话:“你不演,我们就不拍了。”

加之后来黄蜀芹导演在找外景时不小心折断了腿,即使坐着轮椅拄着拐杖也要坚持拍戏,这才成功感动了陈道明。

方鸿渐最后死了,方鸿渐悲剧结局的原因(3)

当然,陈道明既然接下这部戏,自然也是认真对待。

在拍戏过程中,陈道明每天准时准点到片场,回家后依然挑灯夜读,反复研读剧本,揣摩角色性格,才成功把方鸿渐这个角色演活了。

而且,作为北方人的陈道明,为了角色一直苦练沪普话(上海普通话),起早贪黑两个月瘦了25斤,到后来,陈道明把南方口音模仿的惟妙惟肖,导演对其也是赞不绝口。

方鸿渐最后死了,方鸿渐悲剧结局的原因(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