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只用了八年时间,这里就重新充满了生气,又变得富裕了。在我1913年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
树林留住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泉水又冒了出来。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
解析:
作者从维容继续前行,来探究之前走过的路。
他看到了这里的变化,从1913年初见的废墟上,仅用了8年时间(1921年)就充满了生气,而现在(1945年)又变得富饶了。树林中建起的干净整齐的农舍,能够看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
两匹野马在黄色的草地上尽情追逐着小鸟,房前的蓝鸟飞腾在空中,两个孩子在紫色的梯田上追逐一头离群的小羊,山坳中一个牧羊人指着羊群在和它们对话,一头公羊登上山坡仰天长啸。这透露出新的生命与生机,更丰腴了人类与大自然互动的生命力。
一个老人,独自一人,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造林工作中。他以双手和无比的毅力,每日种下一百粒橡果,持续了近半个世纪,让原本干旱破败的荒芜之地,重新散发出健康的光芒,成为可以让人们安居乐业的园地。
老人爱树、种树,不求名利和回报,默默奉献。老人独自一人在荒山野岭植树近半个世纪,他孤独吗?
我们的理解是:他与树为伴,他种下的每一棵树都如同他的孩子,人与树能进行心灵的沟通,山林中的一切生命都给予他充实的内心,他的内心郁郁葱葱。他不孤独。
难道只有在车水马龙、繁华喧闹中才能找到幸福、快乐,才能得到内心的充实?《植树的男人》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植树的男人》的开篇谈到什么是真正品行出众的人,接着用朴实的语言为我们讲述牧羊人的事迹。植树人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慷慨激昂,没有轰轰烈烈,但是,他干净整洁的外表,他的自信与果断,他安详的态度,他的坚持不懈,他高尚的品行,他在大地留下的伟大印记,却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与植树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里的人们自私、狭隘,甚至精神失常;与荒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沃土;与神奇的大自然相对照的是它孕育出来的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品行出众的人!
这个老人告诉我们,只要靠身体力行和蕴藏的品德,便能将荒地变成沃土。
【第22画面】
原文:
这些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来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了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回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服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解析:
这是本书色彩最艳丽的画面,也是当地人们最欢乐温馨的画面。
一家三口收获了劳动的果实,孩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小狗在主人面前欢腾撒欢;一个母亲扭头和后面的家庭打着招呼,而小女孩则看着头顶上的小鸟,载歌载舞;一对蓝衣男女尽情地舒展着腰身,享受爱情的甜蜜;一颗大树矗立中央,给所有人带去庇护,这是植树老人给后人带来的幸福;人们在大树下,在鼓乐的伴奏下,五对青年男女翩翩起舞,诉说着悄悄话;一对祖孙招手与接纳,凸显对晚辈的关爱;最后,已经花白胡须的作者,看到此景是什么心情呢!
这棵枝繁叶茂的巨树最引人瞩目,臂膀舒展开来能包容所有。远方紫色的梯田,起伏的群山,漂浮的薄雾。这一切都源于那个植树的男人,一个近半个世纪的坚持。
只要坚持,就会有希望。希望不是虚幻的东西,老人居住的这片土地开始荒无人烟,土地贫瘠。在老人坚持种树的时光里,树木渐渐长成森林,有了各种动物,土地变得肥沃,有了泉水和溪流,老人通过简单的种植,让这里起死回生,充满了生机。人们在废墟上建了村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到这来探索新生活,这里充满了希望。
几十年的辛苦,几十年的坚持,几十年的爱心,几十年的付出,布菲栽植出了一片诗意的高原。他用自己的行动因为告诉我们,只要身体力行持之以恒,就能将荒地变成沃土。
这是一个平凡人以一种真水无香、大言无声的力量热爱大地,建设大地的故事。一个关于无私和给予的故事,一幅感人的肖像画,一首写给大自然的歌。
【第23画面】
原文:每当我想起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和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
解析:
种下树苗,把它养大,长成森林之后,蜜蜂也会飞来,老爷爷仿佛望着远方,看到的是往后的梦想,作者拜克想描绘的就是这样的观点。
我不知植树是否是他生活的目标或者全部,只是他每天都去做了这件事,我也不懂他是否预知了未来的变化,只是他让时间发挥了最大的价值。
相比蝴蝶效应,这样的结尾的起因并不是扇扇翅膀这么简单和容易,但富饶的土地,丰富的物种,死而复生的泉水,更多的生命,更多人的幸福生活的确就是35年前他在废墟和荒漠上种下的第一颗树开始而带来的。
画面中仅有一棵枝干挺拔、枝繁叶茂的大树,作者更是重点体现大树的枝干,意在说明先有枝后有叶的逻辑关系。植树老人看到自己的几十年坚持的成果,内心是一种何等的宽慰。
这本书告诉我们三个故事:
一个关于创造的故事,植树人在恶劣艰难的条件下,怀揣最美的愿望,毫无动摇地坚持种树,结果创造了一种连锁反应。
一个关于信念的故事,即使在最绝望的荒漠,面对暴戾的人群,遭受战争的破坏,依然怀揣最美的愿望。
一个关于执着的故事,洒下一万颗种子,也许只有十颗能发芽成活。他心无旁骛,以最单纯的想法,按部就班地执行计划。我们没有见到他动摇或怀疑过,尽管只有上帝知道他能否成功。
梅子涵老师说过 “去行走,去种植,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也是能像上帝一样的!”是的,只要你想,你愿意,你坚持,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种植者”。
这是一本令人深受感动的绘本作品,读了这本书,能让人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真正的好人。
【第24画面】
原文:
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1947年,植树的老人艾力泽·布菲在巴农养老院,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解析:
五张连续排列的布菲的画像,从远及近,从小到大,从清晰变得模糊,最后老人闭上了眼睛,在漫天的飞舞多彩树叶的护送下,走到了归宿。
画面感很强,一个普通而睿智的老人形象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他持续种树37年,直到死去,他把荒地变成了人间天堂,旅游胜地,有泉水,有溪流,来这里定居的人也越来越多。
几十年的辛苦,几十年的坚持,几十年的爱心,几十年的付出,布菲栽植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高原,给那里的人们创造了舒适、幸福的生活。他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我们,只要身体力行和持之以恒,就能将荒地变为沃土。
布菲的行为,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什么叫无私奉献,一个人的力量也可以如此的伟大!
在平淡中开始,在平淡中结束,可是却在每一个听故事的人心中留下了巨大的震撼!一个人的力量原来竟然有这么大,一个人竟然能够做出这么了不起的事情来!这就是一个种树的男人的故事。一个看似简单的行为,要长期坚持,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但是布菲做到了!
很喜欢书中的开头语,我把它作为结尾:要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个世界上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这是一个很长的绘本,不需要太多的展开进行讲解,光是读,就几乎需要一节课的时间。在绘本中这本书的文字量算是很大了。虽然故事简单,讲述了一个老人用一生的时间去种树这么一件事,但是大段大段的文字需要父母先去理解,再讲给孩子听。
我读完这本绘本,心里想到了三个词语,分别是:孤独、坚持和希望。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