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在介绍人类的职业分工方面,仅仅说到了“工农兵,学商医。儒道佛,师带徒。”几个典型职业分类,是显然的代表性的归纳表述。
工,工业生产行业及其相关的职业,但却是一个广泛的职业和就业范畴,在工厂、在企业工作的所有人,几乎可以包括在这个领域,无论是其中的管理人员还是操作人员。
农,农业生产行业及其相关的职业。
兵,军事国防及其相关的职业,即使是军官,也属于当兵的职业范畴。
学,教育行业及其相关职业。
商,物质贸易领域相关的职业和从业人员,还包括金融业及从业人员。
医,医疗卫生相关的职业和从业人员。
工农兵学商医,其实是关于人类职业分工的一个比较传统的习惯性说法,是一个简明的概括性归纳描述。其中,公务员没有包含在其中,不是遗漏,不是遗忘,而是篇幅所限的省略。
“儒道佛,师带徒。”中国古有儒道佛三教之说,这个教,不仅有教化的含义,更有宗教的意思,只是到了近代,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人们开始普遍认为“道、佛”是宗教,“儒”则往往被视为单纯的哲学学说,特别是忽视了儒学中关于心灵方面的内容。
儒道佛,是对宗教行业及其从业的统称与简称。宗教是一个社会现象,是不可回避的社会存在。《汉字歌》把儒道佛作为职业介绍,其重点,在于突出“师带徒”这个涉及所有职业都必然要面临的课题与过程。也就是说,不管什么职业,也无论什么岗位,师带徒是一个典型的职业技能传承方式,即便是专业系统培训合格的人员,但是,去到工作岗位,也必然要面临业界师傅的引导与指导,哪怕是三天的见习,师带徒都是必然的过程。
现代社会的职业分工,往往是复合交叉式的职业分工,比如,军事院校的教员,既属于兵的范畴,更具有教的特征。再比如,交通运输行业,属于工的范畴,但具有物流显著特征,又还涉及商的部分内容。
再比如,医院的厨师,在医这个范畴,但做的是餐饮操作岗位职业特征的事情,应该属于“工”的职业范畴。
在讲述了职业初步分工后,紧接着就强调了各行各业职业精神共同的基本要义:“言必行,行必果。业于精,匠于心。”
“言必行,行必果。”这是一诺千金的职业精神,也是个人信誉的人格品质,更是坚强意志和奋斗目标。
“业于精,匠于心。”业于精,就是所做的事情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要精益求精,要好上加好。匠于心,就是承上启下,所学为所用,刻苦专研,创新发展,产品或作品出类拔萃。
当幼童从识字开始,就了解了社会职业分类和基本并崇高的职业精神,无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这对他们的未来,显然有百益而无一害。当新一代从小就受过这样的职业理念的熏陶,未来的从业队伍,其整体职业素质,想不强都不行。
在介绍了职业分类和职业精神之后,第二自然段,对中国历史上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的五位职业先贤和他们各自的优秀业绩,以崇敬的方式进行了列举。同时,一并强化了文化自信这个理念。
巨匠一:“鲁班梯,榫卯结。”鲁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发明,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启发,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出来的。
云梯是古代攻城用的器械,传说是鲁班发明。以下是相关记载:《墨子•公输》记载:“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战国策•公输盘为楚设机章》写到墨子往见公输般时说:“闻公为云梯”。《淮南子》曰:鲁班即公输般,楚人也。乃天子之巧士,能作云梯。《淮南子•兵略训》许慎注:“云梯可依云而立,所以瞰敌之城中”。
榫卯结构,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班门弄斧是是与鲁班有关的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巨匠二:“祖冲之,园周率。”
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范阳郡遒县(今河北省涞水县)人,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出身范阳祖氏。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
由他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边论》《缀[zhuì]术》《述异记》《历议》等。
巨匠三:“李时珍,本草纲。”
李时珍(1518年7月3日-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 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李时珍自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南直隶、河南、北直隶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被后世尊为“药圣”。
巨匠四:蔡伦纸
蔡伦(公元061年—121年),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改进了造纸术,终于制成了“蔡侯纸”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 ,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
巨匠五:毕昇印。
毕昇(972年-1051年),生于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为北宋发明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毕昇初为杭州书肆刻工,专事手工印刷,在印刷实践中,毕昇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活字印刷术。
毕昇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国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是对中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让书籍的印制变得容易,让文化的传播更加广泛,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是划时代的创新发明。
总而言之,鲁班是建筑业的创始人,发明家,工程师。鲁班梯和榫卯结仅是其众多创新成果的代表;祖冲之,是数学家,科学家,园周率是他的研究成果中的最具突出意义的作品;李时珍,中医学家,植物学家,所著《本草纲目》是其中医医学、植物学、中药学研究的流传千古的杰作;蔡伦,发明家,木浆造纸,是他贡献给人类并推动文明进步的伟大的发明创新。毕昇,工匠,发明家,其“活字排版印刷”推动了文明传播,功在千秋。
综上所述,在中国的农耕文明时代,职业分为360行,行出状元。工业文明之后,职业种类成千上万。但是,无论什么职业,都是炎黄农耕文明开启的。所以,在回顾工匠典型代表的时候,其实不能忘记文明的始祖炎帝和皇帝,他们的宏大智慧,播撒了整个人类文明及其后续发展进步的火种。
在后面的第19节的历史篇幅中,会讲到炎黄文明始祖。所以,《汉字歌》不仅仅是教学识字,在同步启蒙之际,把一些文化与知识的基因,悄无声息地编织在了其中。
第12节(农业)
职业,是农耕文明小农经济逐渐发展后的社会分工,当然,整个农耕文明时期,绝大多数人首先还是以农业种植为主,手工业为辅。农业,解决吃饭问题。手工业,解决穿衣住房等生活问题。生产工具与创新工具,解决生产质量与效率问题。显然,在了解了职业分工之后,回过头来进一步了解农业,这样编写布局,还是比较顺理成章,更何况现代农业已经与现代工业是密切联系的,不可缺少的。
首先回顾一下《汉字歌》第12节(农业)的内容:
农牧林,时令季。
深耕耘,广播种。
盘中餐,皆辛苦。
五谷丰,劳动果。
耕播收,集约化。
储运销,龙一条。
水土肥,谷满仓。
生态衡,持续长。
显然,农业一节,上一段讲述粮食来之不易,下一段讲述现代农业产业链基本模式。
“农牧林,时令季。”农业包含了种植养殖的范畴,也就是说是大农业的概念。无论是农业、牧业、鱼业、林业、养殖业,万物生长,与地球的季节密切相关,季节一旦错过,农时明年再来。中国农历的阳历把一年分为24个节气,平均15天一个节气,其根本目的,就是为农业种植生产服务的。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即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二十四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节气歌顺口溜: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芒种忙开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忙割地,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封冻,冬至不行船,小寒又大寒,喜庆丰收年!
“深耕耘,广播种。”这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理念,深耕土地,就是说要让土地松软,利于微生物更好地繁殖,利于种子更好地生根发芽、根深叶茂、开花结果;广播种,是说能够耕作的土地越多越好,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人们的口粮所需。广播种,勤耕耘,细劳作,才会有丰收,才会有温饱。
显然“深耕耘,广播种。”就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是农业的基本法宝。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出自唐代李绅的《悯农二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可见,“盘中餐,皆辛苦。”是摘录与浓缩的精华部分。
农业生产,露天作业,风雪雨雾霜,负重还前行,是繁重的体力活,不是一般的辛苦。进一步地,“五谷丰,劳动果。”显而易见。
第一自然段,讲了农牧林鱼,讲了深耕广播,讲了劳动果皆幸苦应珍惜的根本道理、原理。仅仅24字,内容相当丰富。
农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严密的产业链。所以,现代农业更体现出分工协作的“高效率、高质量、高保障”。所以,第二自然段的24字归纳起来,则有“耕播收,集约化。储运销,龙一条。水土肥,谷满仓。生态衡,持续长。”的简明扼要的描述。其中,前两句,突出集约化的现代工业生产模式条件下的农业生产与销售;后两句,强调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可持续性理念。
第13节(奋斗)
上一讲,我们提到了农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除了农业生产流程的整个技术体系之外,种植生产不仅是一个持续时间长的繁琐过程,而且更是一个消耗体力的繁重劳动过程,所以,奋斗与坚毅则是必须,否则将没有收获,将难以维持生计。因此,接下来的这一节,我们在幼童的识字过程中,同步传播奋斗精神。
现在,首先回顾一下《汉字歌》第13节(奋斗)的内容:
书山路,勤为径。
心胸敞,才思广。
抵诱惑,耐寂寞。
学问贯,跨西东。
路修远,吾求索。
穿金甲,破楼兰。
胜不骄,败不馁。
破万卷,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