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军机枪手并不瞄谁,而是疯狂喷撒子弹,所有的机枪不会向前射击,而是侧射,这样每一个机枪位不仅受到正面土方的保护,纵横交错的火线可以在任何天气、任何天气、任何森林中维持一个有计划的火网,在大多数情况下,强攻至多占领少量前沿堑壕,但筋疲力尽的进攻者很快就会被对手强大的预备队赶回原地。理想的情况是在第二天或第三天结束时,进攻方的矛头大部分被埋入主防御区的深处,在主战区后方的各种火力和四面八方的反击下明显萎蔫,形成一个相对空旷的空间,这样的战壕也将有助于各种反攻击,反击部队越强大,就有可能恢复防线
没有战斗的时间士兵都会呆在堑壕之中。通常每个士兵需要在前沿堑壕呆10天,施工5天、加上其它整修任务凑够1个月即可轮换至后方休整,但是大多数士兵其实无法捱过这个周期枯燥乏味的生活,不知藏身何处的狙击手,他们会对任何活动的目标无情地开火,在安静的日子里,绝大部分士兵都不会把头伸岀堑壕,堑壕有一套由的收听哨所、哨兵和了望人员组成的预警系统,使用潜望镜或直接小洞观察敌人,如果他们察觉到威胁就会用武器和叫喊来警告他们的战友,或者可能还会用锣、铃铛和口哨来发警告,晚上在无人区会有额外的巡逻,还有三线和照明弹。在毒气攻击的情况下,工事入口可能有一些金丝雀或白鼠来监测空气,一旦夜幕降临,堑壕阵地才开始忙碌起来。双方都要趁此机会修理受损的壕沟,补充弹药和口粮。接线队每天晚上都会冒险进入无人区修理铁丝网,使得攻击者更难到达防守的壕沟。
五:结论
一战中不断出现的新武器、新技术,诸如毒气、战机和坦克虽然都曾产生一些小小的震动,都无法打破“堑壕战,那时的武器性能不够可靠是一个原因,更大的原因归于陈旧的战术,德军在西线使用战术尝试打破僵局,这种新战术是组成强攻部队以小股部队交替掩护,实施渗透攻击,这套避实击虚的机动进攻战术在春季攻势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机动不足,没能产生决定性影响,而当机械化大纵深战术的来临,堑壕战的巅峰时刻就过去了,但任何一种战争形态都不会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当今很多局部战争还有堑壕战的存在,只要有步兵,战壕就会存在下去,只是规模不会再现一战的辉煌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