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忙着种地,官府忙着收租”
三国两晋至南北朝,并不乏绝伦的诗人,他们却不怎么热衷,写作纯粹的“悯农”之诗。
社会的精英,阅尽人生百态,绝少关注田间地头的农夫。农夫没有文化,偶然也能说出押韵的句子,民谚就是农民的诗歌。
民谚俏皮、粗鄙却很讲道理。“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仲春时节开始,农民早早关注起,田垄间的动态。
有些民谚也极具诗意,农夫的才思,未必比文人差。譬如那句“清明时节天转暖,柳絮纷飞花争妍”,细雨,暖阳,飞絮,艳花,纷纷扬扬,星星点点,就像一幅生动的画卷。
春种是欢喜的季节,秋收也应当充满生机。就如李绅诗作中所写,“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诗歌的前两句,只能算是破题,后两句才表达出,诗人真正的意图: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中晚唐时期,悯农诗作走向了鼎盛。与李绅同时代的白居易,写过太多悲悯农夫的诗歌。流传后世的《观刈麦》,即是从眼下的四、五月份开始写起: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徐徐的夜风,渐黄的麦田,媳妇箪食壶浆,小伙汗流浃背,一家老少辛苦整年,换来些什么?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身为一个农民,最大的心愿,无外乎五谷丰登;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劳动成果被官府悉数收走。
粮食金灿灿,官兵恶歆歆,果实累累,饥肠辘辘,多么强烈的对比呵。
周朝的奴隶主,大汉的天子,盛唐的皇帝,竟然是同一副德行,他们甚至懒得动心思,两千年过去了,还是用一样的方式,掠夺农民的粮食。
农民整日忙碌,官府其实也没闲着,他们一面算计,一边忙着修缮粮仓。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一个“未”字,一个“已”字,将官家贪婪的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