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贾谊,贾谊个人评价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11-12 03:51:17

上图_ 《旧唐书》的修撰离唐朝灭亡时间不远,资料来源比较丰富

类似例子,不止一次。似乎“汉文帝都怎样怎样,我也要如何如何”,已成了李世民的“口头禅”。为此,他还专门给汉文帝举办过大型祭祀活动。及至高宗继位,为满足其父“梦想”,遂将其谥号定为“文”;巧合的是,两人的庙号都是“太宗”,且同样在位23年。

可惜“人无完人”,哪怕汉文帝被誉为一代贤主,但仍有人对他的执政生涯表示不满。有人认为他示弱匈奴,没有魄力;还有人则表示:汉文帝“驱逐”贾谊,未有识人之才、容人之量。那么,汉文帝为何要将贾谊贬出京城呢?

长沙贾谊,贾谊个人评价(5)

上图_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

王勃《滕王阁序》中说:“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显然,贾谊的时运并不算太好。他有幸遇到了从善如流的汉文帝,得以闻名一时;可不幸的是,他早生了十几年,以致于壮志满怀,却无从实现。从表面上看,贾谊被贬是遭到了功勋旧臣的排挤。

据《史记·贾生列传》记载:“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周勃、灌婴是硕果仅存的开国元勋,又是平定诸吕之乱、扶持文帝继位的从龙之臣。他们的建议或诉求,汉文帝不会不考虑。由此看来,这似乎坐实了汉文帝的妥协与软弱;且另有说法认为:贾谊情商不高,他太过锋芒毕露,所以得罪了朝臣。

长沙贾谊,贾谊个人评价(6)

上图_ 灌婴(?~公元前176年),秦末至西汉初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汉朝开国功臣

可政治上的问题,哪里会有这么简单?倘若汉文帝真的对贾谊不喜,为何还要采纳他提出的诸多建议呢?

屈原《离*》中说:“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贾谊“意不自得”,被贬出京,与昔日屈原何其相似?感同身受之下,他写下《吊屈原赋》,以抒发内心困顿。

贾谊此举,何尝不是在表达自己的抱怨。对此,汉文帝想来是知道的,但他却纵容了这个儒生。原因无他,贾谊向汉文帝提出的大多主张,后者是认可并付诸实践的。而这,也是贾谊与屈原的最大不同。

长沙贾谊,贾谊个人评价(7)

上图_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贾谊在临行之前,曾作《论积贮疏》,提倡重视农业生产与粮食的囤积。汉文帝欣然采纳,于是劝农天下,不仅减免一半田租,还为农民提供了种子。对于盘踞在中枢的功勋旧臣,贾谊也曾建议,让“列侯悉就其国”以“分散其力”。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准备后,汉文帝成功“劝说”绛候周勃让出丞相之职,遣其就国。

自此以后,贾谊与功勋旧臣之间,可谓势同水火。当贾谊再次作出《论定制度兴礼乐疏》,以“改秦制,定汉制”的想法后,功勋旧臣就更加坐不住了。

据《汉书·礼乐志》记载:“(贾谊)乃草具其仪,天子说焉,而大臣绛灌之属害之,故其议遂寝。”

秦汉以降,社会崇尚功利之风,功勋旧臣皆以军功封爵,故而他们不修礼法,大多主张以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在此情形之下,儒生贾谊以“礼者禁于将然之前,法者禁于已然之后”为由,替汉文帝构建出了一个内在的、能起到自我约束的道德伦理体系。这对功勋旧臣来说,无疑是一种强力约束。到了这一步,贾谊在功勋旧臣眼中,便不得不除掉了。

长沙贾谊,贾谊个人评价(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