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归其本源来看,宋元两朝的科举考试以评判诗赋和经义这两部分为主,但与此同时,就会产生一个现象,那就是经义与诗赋并没办法产生标准答案,其主要内容难以评判,很可能使考官在评阅试卷中掺杂主观情感,这就使得科举考试失去了公平性。但明清八股取士制度的出现,实则解决了科举考试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将考试变得规范化起来。因为在八股文具有严谨的考试模式以及字数限制,使得考试能够在一定评判规定上进行。由此可见,评卷规范化和客观化,对于科举考试而言,无疑是一种跨度非常大的进步。
- 八股取士为国家选拔人才
尽管后世之人,大多认为八股文是科举考试中的一颗“毒瘤”,但基于明清时期社会背景来看,还是有许多人才通过八股文考试走上了仕途之路。不仅如此,能够通过八股取士走上仕途的读书人,绝对与平常人有很大差别。因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四书五经进行钻研,将以程朱理学为体系的儒家思想进行熟记研究,而在这个过程中,实则是对读书人心灵的一种影响,使得明清时期文人群体拥有良好的风气,在学生素质教育培养这一方面,八股文考试可以说是古代考试制度中的登峰造极,远大于其他科举考试给予的影响。
- 八股取士限制读书人培养独立思维
由于单一的考试模式,以及固定化的考试内容,使得八股取士自出现开始,就拥有僵化单一的特点。这种通过一篇文章决定读书人仕途的惊心动魄的方法,就决定读书人仕途的方式,实则存在许多弊端。八股文考试,要求学生对四书五经进行细致化了解,在进行文章创作时,也要围绕命题而写,实际整个过程中,读书人都是在规矩的条框中进行创作,形同于为创作的文字设下无形的牢笼,久而久之,读书人的思想也会受其牵制,开始呆板化以及模板化,甚至长此以往下去,缺乏独立思考思维。
八股文单一僵化的格式,使得《四书》成为读书人学习的一大标准,除此之外,其他书籍一概不读,长此以往下去,限制了读书人学习的多样化,甚至出现不知汉祖唐宗是哪朝的可怕现象,真正应了那句“读死书”。所以在明清时期选拔出的人才,大多都有些思想僵化,能对《四书》了如指掌,却在治理国家上脱离实际,社会风气趋于功利化。
四、八股文对现今考试制度启示- 考试制度应保持公平性
科举考试之所以能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长期存在,主要因为它对社会拥有重要的职能作用。科举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社会流动的功能,在人才更替和选择上具有重要职能。除此之外,科举考试的公平开放性,也是它能够长期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强调不看重家世地位等一系列先赋性因素,除小部分特定限制以外,大部分的百姓都能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改变自己人生,这也是封建社会少见的公平平台,也确实有很多底层百姓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成功实现自己价值,走上仕途之路。这一点,也应当是现代考试制度所借鉴和学习的,在每一场考试中,都应保持高度公平性,以此提倡考试精神,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参与考试的考生都能真正享受到参加考试的利益。
-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从古至今,考试带给大家的意义都不仅仅是通往仕途和改写人生的路。实际更重要的,应当是为考试学习过程中,自己收获的知识与思想升华。纵观八股文考试,实际内容过于单一化,也使得明清时期教育发展具有强烈的功利性以及不平衡性,长此以往下来,实则是弱化个人能力提升的一种表现。
而我国现在许多考试制度,也正在避免八股文制度下的弊端,进行着种种合适的改革方式。以我国高考为例,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改革发展,从传统的文理分科考试实行,到开始提倡文理并重,这一政策跨越,实际对考试制度的改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前的文理分科,实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使得学生学习中出现“学文不管理,学理不管文”的现象,使得教育趋于功利化发展,与提高个人能力,培养理性思维相背离。
俗话讲“少年强,则国强”,培养青少年对于国家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培养国家青少年,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符合主流价值观念的前提下,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结语八股取士以及古代科举考试的取消,必然是因为其不再适合于社会发展。本篇文章通过八股取士利弊入手,也是为了客观分析八股取士的出现对后世造成的作用与影响。当然,八股文僵化呆板是真实存在的,这一点不容置否,它对控制读书人的思想以及社会风气上都拥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在此处强调,本文对八股取士保持绝对公正看法,更不支持八股取士以及科举考试在现今社会发展。我们不可否认八股取士中的思想已经无法适用于现今,但绝对不能将其一棒子打死,毕竟其中仍有利可谈。
如今时代变迁,社会结构以及时代价值观已经发生巨大改变,只有不断的改革创新,才能创造出真正适用于时代发展的考试制度。
文/柒叔历史观
参考资料:
《明清科举考试特点》
《八股文的作用与意义》
《明清八股取士与文学及士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