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日本派出岩仓使团前往欧洲和美国考察学习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建设
然而,在日本近代化运动蒸蒸日上的背后,隐藏着极其巨大的危机,也就是“土地私有化问题”。
既然要改革,要工业化,就要花钱,可是钱从哪来?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充其量就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甚至财力远不如清政府,为了筹集资金,日本的“肉食者”们瞄准了一样东西——土地。
而谁最在乎土地呢?是地主吗?是武士吗?是天皇吗?不,是日本农民。
19世纪末的日本农民生活状况,明治维新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剥夺了农民的财产和土地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人口约为3000万-4000万之间(和当时的美国差不多),农民约占80%,绝大部分的人口仍然生存在闭塞、黑暗、满是泥巴的农村。明治维新最重要的议程就是工业化(Industrialize),而工业化需要资本和工人,而这些农民就是日本统治者“砧板”上的鱼肉。
政府放开了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潘多拉魔盒一旦被打开了”,就很难再关闭。
短短十几年内,日本全国的大部分土地(包括收回幕府所有土地)被新政府整合,新兴的日本财阀和部分旧贵族依靠着雄厚的财力从政府手中买来土地,土地兼并空前严重,日本的土地私有率一度超过70%(有争议)。
木户孝允、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都是政府高官,因为起草并领导了多项维新事务,被誉为“明治维新三杰”
于是乎,大量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为了生存,只能涌入城市,是不是和旧中国的情况如出一辙?
正应了列宁的名言:“当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他们肯定一无所有了“。
而部分*农民就打起了“背井离乡”重新开始的念头,他们之中就有许多人后来就去了巴西。
1908年之后,日本人开始移民巴西,最开始都是从事咖啡、橡胶等种植业
咱们顺着这部分准备移民的日本人往下讲。
当时的日本政府也挺缺外汇(Foreign Currency)的。我们解释一下这个所谓的“外汇”,这个东西听起来很玄乎,其实就是外资而已,也大概类似于政府能够掌控的外国货币或资金。当时的日本处于工业化过程中,如同英国圈地运动的“羊吃人”,日本的工厂也“吃人”,不过日本在那时候就是个人口大国,人口过剩,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来消化,也没有足够的粮食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