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精神的现实意义,上甘岭精神具体内容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3-07 23:44:24

“一人舍命,十人难挡。许多连队打光了,有的连队只剩下几个人,仍然坚持,战士们是多么可爱,多么可敬……邱少云、黄继光、孙占元等人的壮举,不仅使敌魂惊魄动,就是在我军战史上,这样的行为也不多见……有如此奋不顾身、浴血死战的将士,敌人焉有不败之理!”

亲身经历了这场战役的中国军队指挥员说:“所有这些,灼痛了西方人的视野。对于中国人,他们应该重新认识了,必须刮目相看了。”

第15军《抗美援朝战争史》这样描述:“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

一句“普遍现象”,足以惊天地、泣鬼神!可以说,这样一支中国军队的形象,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中的中国军队,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甘岭精神的现实意义,上甘岭精神具体内容(5)

1954年也是甲午年,从某种意义上说,抗美援朝战争也可以被视为“第二次甲午战争”。如果将其与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进行对比,是什么让同一个种族仅仅在半个世纪后就完成了精神蜕变、脱胎换骨?答案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注入的理想和信念!新中国*秉承中华汉唐盛世尚武之风,将近代以来备受列强凌辱的“东亚病夫”塑造成一个个、一群群英勇无畏的“钢铁战士”,赋予了新中国军人完全不同于旧时代军队的崇高信仰和全新面貌,才使得他们经受住了炼狱般的考验与挑战。

那些衣衫褴褛却在冰天雪地里“像原木在移动”的中国军人,以“谜一样的东方精神”,让泱泱中华于国门之外重新找回了失落百年的民族尊严;将近代百余年来,中国的卑微与耻辱、列强的欺凌与傲慢,击得粉碎!这是一场战争,但又绝不仅仅是战争。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热血凝聚和精神迸发!

上甘岭精神的现实意义,上甘岭精神具体内容(6)

拿破仑说,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的。被视为抗美援朝战争缩影的上甘岭战役,将中国军队身上所携载的民族精神之光,释放到了极致。

上甘岭战役可以说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缩影。志愿军在朝鲜战场构筑的大小坑道总长1250多千米,挖堑壕和交通壕约6250千米,比中国的万里长城还要长,开挖土石方6000万立方米,如以1立方米的体积纵向排列,可环绕地球一周半。而那么长的坑道,相当一部分竟然是中国军人用美国炮弹皮融化后打造的铁钎和铁锤,辅以从美国未爆炸弹中掏出的炸药,在坚硬的石头山上完全凭借人力开掘出的!这是上甘岭战役背后的奇迹。

在中美双方都不愿意提及的长津湖战役中,有一个中国连队奉命穿插截击美国海军陆战队一师。那是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冬天,官兵们远程奔袭进入战位后人人浑身湿透,他们的身下是刺骨的冰雪,身上是单薄的军装,周围寒风凛冽。可整个连队没有一个人发出声响,大家都趴卧在厚厚的积雪中目视着前方。第二天,总攻发起了。当被中国军队“咬住”猛打的美军溃逃至志愿军预设的阻击阵地时,却没有受到任何拦截而安然通过。这让追击的中国军人们极为不解和愤怒:为什么不开火!

上甘岭精神的现实意义,上甘岭精神具体内容(7)

可这时的美军,已被眼前的一幕惊得目瞪口呆:一百多名中国军人都举着枪,黑洞洞的枪口正指向美军的必经之路,但他们没有开枪。冰雪在他们脸上凝结成霜,薄薄的单衣上已积满厚厚的冰凌。他们每个人都双眼圆睁,注视着准星,仿佛随时都可投入战斗。他们全都被冻死在阵地上!人、枪、阵地,组成了一座静谧的“冰雕”。

上甘岭精神的现实意义,上甘岭精神具体内容(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