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雄而守其雌的意思,知其雄守其雌的例子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4-07 19:23:25

达尔文的《进化论》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们都认为,不论是在自然界中,还是在人类社会中,只有自身强大,才能适合生存。

如果不强大,在自然中就会有小鱼被大鱼吃掉的危险,在人类社会中就会上演“落后就要挨打”的悲剧。所以,人们都希望自己变得强大、强势,强了就有优势,就不会被别人欺负。

老子却要让人们弃强守弱,难道是让人们任人宰割不成?老子的用意何在?

知其雄而守其雌的意思,知其雄守其雌的例子(1)

老子在《道德经》第28章中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雄,指雄性,一般雄健、强大,往往是主动、易动、争上,代表刚动、躁进;雌,指雌性,多处于安静、柔弱、居下的状态,譬喻柔静、谦下。

“守雌”含有持静、守柔的意思,也含有内收、含藏的意思,不是退休金退缩或回避。

“谿”,山谷中的小溪,这里含有指天下不争,为天下所归的意思。

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知道什么是雄强,知道自己强大,但是不争雄强,把自己的位置放在低处,做天下的川溪,守住雌弱、安静的状态,不去彰显自己的强大。

为什么要“知雄守雌”“为天下谿”?

老子认为,一切合乎道的东西都不是锋利刚强的,他一直不赞成将外表上的强大作为生命常态,他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强者不能持久,急功近利者不可常保。

知其雄而守其雌的意思,知其雄守其雌的例子(2)

比方走路与跑步,跑步比走路快,显得很强盛,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时刻处奔跑的状态,如果一直在奔跑,就会很快力竭,不能持久。

马拉松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运动员都明白,要想跑到终点,不能像百米运动员那样一路狂奔,否则,就很难坚持到终点。

老子接着说道:“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常德”,合于道的行为,是指真实、永恒的德。“复归于婴儿”,婴儿无知无欲,不与人争雄。老子不是让人们回到婴儿无知的状态,而是让人与婴儿一样天真无邪,不计较,不思虑。

知其雄而守其雌的意思,知其雄守其雌的例子(3)

有一次,孔子带着弟子出游,看见了一个小孩,他要看小孩的眼睛。因为他觉得小孩的眼睛如一汪清水,天真无邪,就像《韶乐》一样和美。

老子这段话的意思是,知道雄强的好处,却安于雌弱的地位,这样就可以成为天下的溪壑,就会有众多的水流归注其中,而他所秉持的道德也就不会离开他,回复到婴儿般天真纯净的状态,达到一种纯真的境界。

只要你能成为“天下谿”,变得像婴儿一样心灵非常干净、纯粹,让它变成你的生命常态,就再也没有成年人的私欲和贪心。这时候,德行成为你的本能,你不会偏离道德,道德也不会离开你,你的世界会变得自然、质朴而简单。

知其雄而守其雌的意思,知其雄守其雌的例子(4)

怎样才能做到“知雄守雌”?

第一,要“知”,了解自己是否真强,其次才能知道自己如何“守”。

如果不是真正的强大,还处于弱势,就要韬光养晦,和光同尘,不张扬,不高调。有雄心,但不需要把雄心表露出来,踏踏实实持久地去做该做的事,在安静的生命常态中实现雄心壮志。

强调低调、谦卑,不是让人不思进取,而是在时机不成熟时,懂得委曲求全,以退为进,以柔克刚,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和修养。

如果自己真正强大,就用不着虚张声势对人示强,而是为人处世低调,宽容谦让,不以气势压人。处弱,可以掩饰了自己的光芒,不刺伤别人,也避免树敌,保全自己。

知其雄而守其雌的意思,知其雄守其雌的例子(5)

曾国藩在拜访左宗棠时,要左宗棠为他写了一副联语:“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警示自己做人做事不要傲慢,强势硬碰硬容易折损。

曾国藩带领湘军打败了太平军,维护了清朝的统治,而清政府发现了曾国藩的强大,开始不安起来。

曾国藩知道自己强大,但他功成而不居,却安于处在柔弱的位置。他将一切功劳归功于朝廷,让刚满41岁的弟弟曾国荃主动解甲归田,并且大量裁减湘军,清政府消除了朝廷的猜忌。

如果曾国藩不肯退让,他可能就会被清政府给灭掉。正是国藩运用了知雄守雌、以退为进的策略,使清政府不再防他,还封了侯,成功地使自己的功名和家族得以保全。

知其雄而守其雌的意思,知其雄守其雌的例子(6)

第二,要正确认识“雄”与“雌”的关系,就是正确处理好强大与谦和的关系。

人如果只有谦和之心,内心不够强悍,就会被社会同化,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一味地强调强大,咄咄逼人,必然会为社会所不容。所以,既要有一颗强大的心灵,也要有宁静谦和的心态,就是“知其雄,守其雌”。

强,是需要保养的。守弱就是在保养自己,持盈保泰,才能保持长久的强。所以,我们的行为应该谦卑自守,才是最安全无忧的状态。

我们也要学会这种智慧,无论自己强与不强,都要为人谦和,学会示弱,学会包容,与周围的人保持和谐的关系,在宁静的状态中保持自我,做最好的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删)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美。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