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族的来历,东乡语常用语100句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6 07:14:25

西方圣境:愿主唐守宰募化亲眷,唐氏子赵伏成,消今生之罪,□[12]种来世之因果,思地狱口发,发菩提心,心成就诸佛,菩萨金像,保佑土大时中,吉祥如意,万事亨通。大清康熙癸丑年八月十三日开光

题记中提到了“愿主唐守宰”,时间是清康熙癸丑年(1673)八月十三日,此处“守”字与前文的字辈中的“寿”应是通假字,或是同音异写。这段题记中的唐守宰(在)在乾隆年间造的洪塔寺(红塔寺)《洪塔寺募化施舍常住记碑》碑记中出现过,可相印证。从“唐守宰募化亲眷”等文字推断,愿主唐守宰当为一家之主,年龄约50岁左右。按50岁计,他的出生年份大致为1623年左右,为明朝天启年间人。如果按照100年5代人计算,从唐守宰往上再推5代,即得、洪、岂、斗、千,到“千”字辈,即1523年,为明世宗嘉靖二年。按照《汉卿家谱》和口述史等材料来看,白马将军是元末明初的人,与唐姓“千”字辈之间至少相差150多年。但是这中断的150多年间,唐姓的情况如何,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

东乡族的来历,东乡语常用语100句(5)

3、《洪塔寺募化施舍常住记碑》,录文如下:

洮河古为抱罕地。境内不少名刹,而洪塔寺为最者。创自前代而建修者则在康熙十三年。里人唐守在之功德。为□□□□问弥勒世尊暨阿难迦叶乃天成也。古洞幽邃,高塔峥嵘,郭公题其诚一方之胜概云。康熙丁百间功德杨朝隆、唐进臣、汪加琮、唐志祥诸人于瞻拜之际,度其规模法敞,增建大殿于□□。雍正二年,功德唐玉祥、唐宗乾、唐宗训又建献层楼。乾隆元年,功德唐进举、赵伏侯重建中殿。□之旧制,令人改观焉。乾隆二十三年,功德唐宗真、唐宗卜、唐宗林、董邦选、范文宝又见悬崖幽致,遂修观音阁于其上焉。山势林木蓊口,贻仿佛落伽之地。是寺也,傍山而禽鸟参禅,近水而鱼龙听法,游人随喜而不忍去。高僧至止而愿高楼,此所以甲于洮河之诸刹也。但富于烟火而疏于供养。寺终将湮焉。兹于康熙四十四年而施田地为香烟资者。则功德唐有敖,唐守宜等一户四汉之力也。雍正九年,施以山门外地一垧有半,而为众僧常住者,则唐宗汉之力也。厥从施以粮供而为殿内香口者,则唐汉龙、唐汉法、唐汉宁等之力焉。乾隆三十一年,施大头水而秉为常住者,则唐宗奎、唐奉祥、唐宗瓚、唐汉法、唐正喜一户四汉之力。为会值四月初,乃口口玉宫太子悉莲□□降生之日也。正收心弟子唐汉智募化□信,施舍粮资,共登善果,亦足以媲美前人焉。故勒之于石,以垂□云。[13]

上川一庙唐宗政、唐宗孝、唐汉忙、唐汗左、唐汗□、唐汗达、杨启明、唐汗朝、唐汉玉、杨伏才、唐汗善、唐汗功共施口一十四千四百文;唐汗宁、白氏子□□□□□□□□唐自玉、唐自海、唐自伦、唐自林、赵□□、□□□、唐自□、赵世宗、唐自音、共施常住十千八百文;唐汗为、唐汗臣、唐自言施口一千八百四十文;众人施□□□□□□□□□□□□唐洪祥、唐近□、唐近户、唐近□、□□□、□□□、唐伏善、唐伏臣、唐伏保、唐伏林、唐汗照、唐汗树、唐汗礼、唐汉洛、唐汗成、唐汗卜、唐正洪、唐正材、□□□、□□□、□□□舍施常住口二十四千文;一二□□□、□□□□二千三百四十文;唐自成施口一千二百文; □□□□□□□□□□□□冯氏子□□□□□□常住□四千二百文;唐斗仰子、唐岂浩施□一千六百八十文;唐伏云、张氏口一千八百文;唐伏江、唐伏明、唐伏□、唐千印、唐汗伸、唐汗才、唐汗□、唐汗□、唐汗政、唐汉贵、唐汉岁、唐汉玉、唐岂岁、唐岂才、唐岂文共施常住□—十四千文; □□□、□□□、唐□□□二千四百文;唐岂虎、朱氏施□一串八百文; □□□□□氏共施□二千四百文;丙庄善男信女共宗施常住□九千六百八十文;唐岂庄□一千二百文; □□□、□□□、□□□□善男信女董氏喜施常住□□□□□; □□子唐色明、唐福寿、王氏共施常住□六千文。

释迦文佛降生四月初八,统领□□□□□□□□□□唐汉知、张氏共施常住口一十二千文; □□子唐乞龙、唐对、王氏田氏共□一十二千文;孙唐□□、□□□常住□一千二百文……[14]

东乡族的来历,东乡语常用语100句(6)

中华唐氏甘肃省白银市宗亲会第三届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结合上述材料,现分析如下:

1)碑记中出现的唐氏宗亲有唐守在(唐守宰)、唐进臣、唐志祥、唐玉祥、唐宗乾、唐宗训、唐进举、唐宗真、唐宗卜、唐宗林、唐有敖,唐守宜、唐宗汉、唐汉龙、唐汉法、唐汉宁、唐宗奎、唐奉祥、唐宗瓒、唐汉法、唐正喜、唐汉智、唐宗政、唐宗孝、唐汉忙、唐汗左、唐汗□、唐汗达、唐汗朝、唐汉玉、唐汗善、唐汗功、唐汗宁、唐自玉、唐自海、唐自伦、唐自林、唐洪祥、唐近□、唐近户、唐近□、唐伏善、唐伏臣、唐伏保、唐伏林、唐汗照、唐汗树、唐汗礼、唐汉洛、唐汗成、唐汗卜、唐正洪、唐正材、唐自成、唐斗仰子、唐岂浩、唐伏云、唐伏江、唐伏明、唐伏□、唐千印、唐汗伸、唐汗才、唐汗□、唐汗□、唐汗政、唐汉贵、唐汉岁、唐汉玉、唐岂岁、唐岂才、唐岂文、唐□□、唐岂虎、唐岂庄、唐岂明、唐福寿、唐汉知、唐岂龙、唐岂对、唐□□等名称。从碑文中可知,其活动的时间是从1673年(康熙十二年)到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有93年之久,大致在一个人最大享受年岁;按辈分计算大约五代,应该出现五个排行字辈。碑文中出现了守、进、志、玉、宗、有、汉(汗)、奉、正、岂、自、伏、斗、千、福等字,有些出现很有规律,其中如守、宗、汉(汗)、岂、自、千、进、伏等字,应是字辈,大致是8个字辈,按辈分计算约有160年,和碑文中的时间跨度相差60年左右。这反映了字辈大致所跨的时间长度。再查《唐氏老庄碑》碑文,其中也有斗、岂、寿、敬、尊、汗、正等字辈。有些字辈如“伏”在《唐氏老庄碑》中没有出现,有些同音不同字,如“汗”与“汉”、“守”与“寿”;有些不同韵如“进”与“敬”,“宗”与"尊”,出现这些现象和西北人的发音习惯有关,发音过程中常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区分,有时也不严格区别声调,加之书写者是按照口述者的音读书写的,因此造成了上述同音不同字或同声母不同韵的现象。但比对后发现,这些汉字可以比较整齐的对接,绝不是偶然的巧合,应该是字辈在文献中的反映。这种唐姓字辈排行在乾隆年回民起义文献中也有体现:参加义军的唐姓人有:唐德成、唐苏麻亨、唐复有、[15]唐正宗、唐宗弟。[16]唐正宗供出的23人应该多是唐姓。

东乡族的来历,东乡语常用语100句(7)

另外,在《续修导河县志》中,也可见到很多与唐汪唐姓字辈相同的唐姓名字:

唐隶华,字萼生,唐汪川岁贡生。性沈谨,博学多能,旁通歧黄堪舆之术,有贫不能延医者,不邀辄往,不惮烦,亦不索酬,为人卜葬地,则曰:阴地不如心地,祗求风水无伤而已。识者以为至言。[17]

《续志》对唐隶华的情况有详细记载,能够确定他虽是唐汪唐姓人。另外,从《忠节条》的《殉难录》中也能找到一些唐姓的名字:

唐海昌 唐万兴 唐增旺 唐仲彦 唐仲英 唐福禄 唐英保 唐炳 唐大泽 唐哈才 唐学年 唐有录 唐五十三 唐仲科 唐永喜 唐永银 唐合得 唐随哇 唐尕三 唐客哇 唐六十五 唐春哇 唐顺成[18]

这些名字中,有些和唐汪唐姓的字辈重合,比如唐万兴、唐增旺、唐学年都可与唐氏老庄的碑志和《洪塔寺募化施舍常住记碑》相印证,应该说,这不纯粹是巧合。至于这里的“唐仲彦、唐仲英”是不是唐姓中的“仲”字辈,不太好下定论。因为唐汪唐姓的“仲”字辈出现大致是在20世纪中期,这里所列的阵亡者是在嘉庆初年,前后相差将近200年。

2)这里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民间记忆是通过口耳相传的,其准确性大打折扣。于是出现了与文献看到的字辈不一致的现象,甚至中间缺了一些字辈,但大致还是可信的。二是排行字辈是确定辈分长幼的伦理性依据,由此确定长幼关系,但绝不是确定年龄大小的依据。所以碑记中“宗”字辈活动的时间比较久,从雍正二年(1722)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因此可以推测,同一字辈的人可能延续100年左右。

3)《洪塔寺募化施舍常住记碑》中的“唐守在”和洞窟壁画题记中的“唐守宰”应该是同一个人,“在”和“宰”应属笔误,或同音异字。这个推论有两个理由:一是这个人的字辈为“守”;二是两段材料所记述的时间大致一致,“康熙癸丑年”为康熙十二年,即1673年,与《洪塔寺募化施舍常住记碑》记载的“康熙十三年”相差一年,这当属记录造成的出人,应以壁画题记“康熙癸丑年”也即1673年为准。

3唐姓与宗教变迁:信仰分化中的认同

《洪塔寺募化施舍常住记碑》碑文中特别提到了“上川”和庙宇。唐汪是沿着洮河西岸或南岸分布的狭长地带,以照壁山为界,上半部习惯上被称为“上川”;下半部为习惯上被称作“下川”。[19]

唐汪唐姓分布于唐汪镇西,从东向西依次是唐家村、胡浪村、照壁山村、塔石沟村和白咀村。[20]其中,唐家村和胡浪村毗连照壁山、塔石沟、白咀三村合称“三合”。唐家村是一个纯伊斯兰化了的唐姓村,只有东乡族和回族,没有汉族;胡浪村是个过渡带,汉族、回族、东乡族混居;而照壁山、塔石沟和白咀三个村为纯汉族聚居村,其中以唐姓汉族占绝对优势。就这种居住格局形成的原因,《汉卿家谱》这样解释:

他(指唐祖,即“白马将军”,笔者注)生有三子,就是以后所设的大房头、二房头、三房头。其中二房头,也就是他的第二个儿子,成家后为了日常生活道路上的追求,逐渐脱离了原有家庭范围来到上川,大房头和三房头住在下川。[21]

东乡族的来历,东乡语常用语100句(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