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瘾模型"分为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投入四个逻辑。该理论运用在育儿中也具备很强的实用性,比如,孩子为什么会沉迷手机。
在玩手机的过程中,孩子能够获得三种酬赏,即:社交酬赏、猎物酬赏、自我酬赏。
社交酬赏:
在玩手机过程中,孩子不仅仅可以联系到老师、同学、家长,还可以和天南海北的网友聊天,找到跟自己兴趣爱好相投的人,对共同话题进行探讨。
有人理解自己、认可自己,自己还能在网上发表想法赢得赞同。高中生的孩子处在青春期,自然会喜欢这种感觉。
猎物酬赏:
互联网时代,我们能通过小小的手机接触到全世界。通过手机,孩子可以看漫画、看小说、玩游戏,也可以对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见解,还能分享自己的经历。孩子还可以在网上学习知识、放松心情。
这些资源、信息、体验,对于高中生孩子来说就像是"猎物",让他们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增长自己的知识。孩子沉迷这种体验,就很难放下手机。
自我酬赏:
无论年纪大小,孩子始终是渴望认同的。很多孩子在网络上活跃,仅仅是为了赢得别人的认可。
也许刚开始,高中生的孩子玩手机只是为了解压,但是当他们接触到游戏等娱乐方式,通过了出色的操作征服了其他人,赢得了认可,他们便会感到很愉悦。
如果孩子缺乏自控力,就很可能放纵自己沉浸在虚拟的世界里,通过这种方式来赢得别人对自己的认同,越来越沉迷手机。
利用上瘾模型,从根源戒掉孩子手机瘾了解了高中生孩子沉迷的逻辑,我们也有了破除手机瘾的思路,帮助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摆脱"手机"的控制。
具体的实践,需要家长来思考自己孩子需要的是什么。高中阶段的孩子普遍压力大,并且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明白学习的意义在哪里。
甚至,他们有可能认为父母根本不关心自己,只关心学习成绩。
所以,我们家长要察觉孩子的内心需求,用平和的心态去跟他们交流和沟通,释放孩子内心的紧张与压力,解答他们内心的疑惑。
跟孩子沟通时,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气,千万不要像"找茬""吵架"一样说话,否则容易产生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