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酱之后每天都要用酱耙子(酱杵子)捣酱,使得各种酶酶解,大酱颜色也会逐渐变深。
捣酱用的工具是用木头做的,长长的木把上垂直钉着一个长方形的木块,捣酱的时候用工具从大酱的一头的表面摁下去,再下面绕个椭圆形再把工具拽出来。
小时候的暑假很喜欢在亲戚家捣酱,每捣一下大酱都会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很好听。
如此反复,大概一个月左右大酱就可以吃了。虽然用料都一样,但是每个人做酱的手法、材料制作的工艺、时间火候等不同做出的大酱味道也完全不一样,可以说是千人千酱也不为过。
大酱美食
东北大酱都是用黄豆制作的,既保留了黄豆的蛋白质的营养,又有发酵后产生的赖氨酸等物质,虽然味道比较重,但是营养和功效还不错。
这大酱可以说是东北人必不可少的美味,既可以单独成菜也可与其他食材配合做出各种美味。
蔬菜蘸酱
大酱在酱缸里面发酵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吃了。大酱可以吃的时候正好是东北的瓜果蔬菜成熟的时候,黄瓜、水萝卜、小葱、生菜….. 就着新酱生吃很原汁原味。据说这还是努尔哈赤发明的吃法。
这大酱是可以直接生吃的,东北的小葱蘸大酱、大丰收蘸酱菜最开始都是蘸着生酱吃的,咸鲜的大酱配上蔬菜充足的水分,口感脆生生的,很爽口。
酱咸菜
这里所说的东北酱咸菜与现在用酱油卤制的酱菜有点区别。趁着蔬菜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摘下一下洗净晾干直接扔到酱缸中,过上一段时间捞出来,就是美味的酱咸菜了,常见的有乳黄瓜、豇豆角等。味道鲜美,与白粥搭配,适合早餐吃。
炸酱
现在吃酱都喜欢炸熟的酱,加入了油脂的大酱更顺滑了。
最好用东北产的大豆油,烧制9分钟,再把大酱倒入锅中,大酱比较粘稠容易粘在容器上,用水冲洗一下,再把水连同容器上的剩余大酱一同倒入锅中,这样炸出的酱不干不稀,质感正好。等酱咕嘟咕嘟开锅之后再烧1分钟左右就好了。
一次炸好的酱一般要吃上几天,所以炸酱最好多放一些豆油,免得水分蒸发,酱会变干。
喜欢吃辣的,可以选几颗新鲜的朝天椒,有红有绿得最好,切成小丁,充分释放辣味,炸酱时先把辣椒爆香再放酱,辛辣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