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椒炒鸡枞
在云南当地,鸡枞菌最常见的吃法就是凉拌和用辣椒清炒了。其做法简单到有一定烹饪技巧的人士就能完全胜任。因鸡枞外皮有些粗硬,故先用粗糙的树叶擦拭,则可将老皮及泥沙一起擦净。当然也可直接刮去表皮。将处理干净的鸡枞菌放入蒸笼中大火蒸十分钟后取出。再将鸡蛋黄三只,与盐,糖,胡椒粉,香油搅打均匀,直接浇到蒸好的鸡枞上即可。这种做法略显惊悚,鸡枞菌本身就嫩滑,再加上蛋黄的参与,估计会更加爽滑吧。总之未吃过,只能想象得出此菜的口感和滋味。青椒炒鸡枞则更加简单。处理干净的鸡枞撕成细丝和青椒丝一起下锅,加盐,少许料酒炒熟可接出锅。李时珍说鸡枞性平无毒,味甘,有“清心去燥,益胃安神”的作用。因为纤维质比较多,鸡枞菌进入肠胃就会加快其蠕动速度,减少食物在肠胃中堆积的时间,从而疏通肠胃。
酱鸡枞
鸡枞自古保存不易。当古代的劳苦大众在采集了大量的鸡枞后,即吃不了那么多,又运不出去时,便催生出几个保存鸡枞的办法来。这其中有将鸡枞晒干后保存的鸡枞干,也有将鸡枞用酱腌过的酱鸡枞。当然无论如何处理,都会损失一部分鸡枞的香气和鲜味。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将鸡枞炼成油。油彻底封死了鸡枞鲜味以及香味的散发,用来烹饪和自食,都和鲜鸡枞味道无限接近。这种做法至今仍为云南最常见的保存方法,为大家所喜爱。当然了,古人也流传下来一些鸡枞的加工方法。比如乾隆年间的《滇南新语》中就有:
蕈中有鸡棕,大者如捧盒,厚逾口蘑,色黑,鲜妙无比。蒙自县多产之。土人渍之以盐蒸存,可耐久,余卤浮腻,别贮为棕油,或连卤蒸杆(干)为棕酱,当事群珍之。家常干之以佐餐。
当地的大户人家会把鸡枞用盐腌制后蒸熟,也可以做成鸡枞酱,为全家所珍爱。
鸡枞干
至于普通老百姓,根本没有条件做到如此精细。万历年间,谢肇淛入云南担任布政使司右参政,著有《滇略》,里面有:
“土人……熬液为油,以待酱豉。”
清代的《滇南杂志》中则说的非常详细:
“土人盐而脯之,经年可食。若熬液为油,以代酱豉,其味尤佳。浓鲜美艳,侵溢喉舌,为滇中佳品。”
清明时期油脂仍然缺乏,普通老百姓只能选择盐腌和熬出它的汁液来调味。
李时珍其实还提出过一种炮制鸡枞菌的方法:
“鸡枞出云南,生沙地间,丁蕈也。高脚伞头。土人采烘寄远,以充方物,点茶烹肉皆宜。气味皆似香蕈,而不及其风韵也。”
将鸡枞直接烘干,无论泡茶还是烧肉都可以放入一些。这也算是鸡枞菌在烹饪技艺上的一个特点。当然现在最常见的还是油鸡枞,用上等的菜油或者花生油泡制,质量自然今非昔比。既可以长期保存,又可以远程运输,在一定时间内食用,香味也不至于挥发,可以算是最好的鸡枞加工方法。只是价格略贵,老百姓无法常食,说到底,还是快一点攻克鸡枞菌的人工培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