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到这个地方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来呢?
高健:我现在回想一下,这个岗位对于各方面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都很高。任何专业都可以过来,因为任何的知识对这个岗位来说都不是多余的,都一定会有用。或者换一个角度来说,因为你不管在原来干得多好,你到这儿来讲,你面对调度需要掌握的知识。
记者:再多都少?
高健:都是需要从头来学起的。
在调度岗位,高健最开始做的工作是与同事一起召集各系统的专家开会,协调系统间出现的问题。
高健:我们和其他办会的可能不太一样,我们需要理解会议到底在说什么,如果我们不掌握,那口令是没有办法顺利下达。
记者:听得懂吗?因为涉及航天的各个系统,人家都很专业。
高健:特别难。他们在会场讨论那些东西,我知道说的全是汉语,但是我什么也听不懂,因为很多专业的这种话,确实是基础都不够,可能一开始接触也比较少,就很恐慌。
记者:那怎么办呢?
高健:就谦虚一点,找各位老师们请教,说这个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那个口令是什么意思?
有时,在团队前辈的帮助下,高健会作为跟班,尝试在飞行任务中下达调度口令。
记者:第一次发口令是什么时候的事儿?
高健:2018年五月份赶上了嫦娥四号中继星任务,有前辈在旁边撑腰,下的调度也很简单。比如林海发现目标,相当于是他告诉我该这么下达,但实际上这个林海测站它是什么样的一个能力?我们测控网该怎么样调度?信息传输关系是什么样的?当时可能没有这么详细了解。
记者:什么感觉?说出去的时候。
高健:就是紧张,没有别的感觉。
记者:就这么几个字儿能紧张到什么程度?
高健:不是说简单说一句话的事儿,是因为北京调度的口令是要向全区传达的信号,你这个重要性绝对不允许出现差错的;第二个就是你作为一个下达指挥口令的人,你不懂,你还下,难免会有一些心虚的。
因为不懂,也给高健带来了很多教训。执行飞行任务之外他经常参加联调演练,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可能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并组织全系统进行紧急处置。
高健:一开始我对这个系统可能也没有那么深的了解,岗位之间的这种联系,是怎么样一个关系?没有这么深的理解。
记者:不理解的结果会是什么?
高健:耽误了时间,让大家等了可能有一个小时左右,我们联调是全系统到位的,可能最简单来讲,几十个岗位,单岗也得有几十号人大家都在等着我来组织设置状态。
记者:后果会是什么?
高健:被前辈狠狠骂一顿,因为联调就是实战任务,你联调当中训练错了,如果在实战任务当中任务就失败了。
记者:但是由新手到老手这个过程都是靠错误累积,累积成老手的哪有会不错的?
高健:不训你怎么长记性,这是一个被蹂躏的过程。
经历了几十次实战任务和上百次联调演练,2020年5月8日,高健迎来自己首次独立执行调度任务的机会,在长五B首飞任务中,他负责组织指挥实验船的返回与搜索回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