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所制定的针对宗室子弟的优待条件在他那个年代还看不出什么问题,因为这时老朱家的人丁并不兴旺:朱元璋平辈的哥哥姐姐以及四个堂兄都在朱元璋称帝前就死了。朱元璋称帝时的皇族宗室除了朱元璋自己一脉的子女就只剩朱元璋的侄儿朱文正一脉、二姐夫李贞和外甥李文忠一脉以及两个侄女:大哥朱重四的女儿福成公主、堂兄朱重五的女儿庆阳公主。这就是老朱家的全部,远没明末那般庞大的宗室群体,所以这时朝廷的财政要供养这些人并不吃力。
然而朱元璋在制定优厚的皇室子弟待遇时却低估了明朝皇室的人口增长速度。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山西巡抚杨澄筹向朝廷奏报:居住在山西的庆成王朱钟镒在这年8月已生育子女94名,从而一举刷新了朱姓皇族的生育纪录。洪武年间山西一省只有一位晋王,然而到了嘉靖年间山西全省有封爵的皇室后代已增长到1851位。洪武年间的河南省本来也只有一位周王,然而到了万历年间河南已有5000多个皇族后代。规模越来越庞大的皇族宗室实际上逐渐成为了明朝沉重的财政负担。
后来明朝为供养庞大的皇族宗室就把大量土地划为皇室直接经营的皇庄,从而引起了无地农民的反抗情绪。万历皇帝第三子福王朱常洵一人就拥有4万顷良田,同时兼有四川一省的盐茶专卖权。富可敌国的朱常洵整日花天酒地,而租种他土地的广大佃农却因交不起租或自然灾害而大批饿死。到了崇祯年间的1640年左右全国的土地资源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加上频发的自然灾害和严苛的税收已使广大百姓无法继续生存下去,于是各地的农民起义犹如燎原之势一般蜂拥而起。
当国内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时来自外部的威胁也在悄然增长。明朝立国之初最大的外患是南倭北虏——南方沿海的倭寇和北方草原的蒙古游牧势力。生活在东北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人长期以来只能在明朝和蒙古势力之间夹缝求生,然而恰恰是明朝与蒙古的长期战争为女真人的崛起提供了契机。明朝和蒙古彼此视对方为最大的竞争对手,而女真人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并不被视为是主要的威胁。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州女真部的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了割据辽东的后金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