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准擦眼镜。这是要求学生课前要做好上课准备,包括预习、课本学具与其它细节,学生上课擦眼镜说明准备不够,也可能还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因素,这样当然影响听课效果,制约学习的效率,是不允许的。
4.不准翘二郎腿。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很可笑的要求,其实这是要求学生脱离“舒适区”,适度紧张以更加积极态度听课,用心、专注也会使学生更加善于提问、思考、质疑,是有心理学理论支持与大量实践证实的科学要求。
二、能力为先——课堂对学生能力培育提出很多具体的要求,包括:运用能力,概括能力,读题能力,还原能力,内化反省,创新表达等等。考验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
1.识记运用能力。认识并记忆是集累知识的主要方式,而在运用能力的培育方面,衡水中学的课堂,面对一个新概念,基于学生预习到位,老师对概念本身一提而过,重要的是理解分析与运用解析,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讨论并举例分析以培育运用能力。
2.理解概括能力。理解并概括文本的能力是核心能力之一,在一个理科课堂看到老师让学生读课本的一段话,然后问这段话指出了什么?引导同学讨论,最后老师再总结。看上去真的很平常,其实长期如此,学生对文本的概括能力就能得到培育。
3.读题能力。我们开始听到让学生读题都感到可笑,高三复习课还让学生读题,不是浪费时间吗?回来后仔细研究学生的问题时发现,学生解题能力差距首先在读题能力,教学生读题,弄清知识点、提示点、考查点以及相关规律的联系,往往就没有难题了。
4.答案还原能力。就是学生做完了一道习题,老师让他复盘解题过程,把答案嵌入原题中,使原题成为一个完整的事件,思考所涉及量之间的逻辑关联,实现答案从题中来,再回到题中去,弄清答案的来龙去脉。
5.技巧内化、听课反省能力。对学习中总结出的方法技巧,引导学生消化吸收、内化形成思维习惯,转化成自已的能力素养。要求学生听课解题以后要及时反省,就像登山一样,一边攀登一边回头检查自己的行囊,回望来路,不犯同样的错误,也不会停滞不前。
6.分析、表达能力。一事当前,通透的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学习也是如此,而分析能力要从一个概念、一个问题开始培养。表达亦然,课堂教学无事不分析,无题不表达,课堂就是学生分析与表达的实践场所,只是都在老师的引导与调控之下高效进行。
三.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衡水中学的课堂教学“容量大、密度高、节奏快”是外地参观者共识。他们的学生与老师未必有这样的感觉,尤其是学生,也许完全无感,原因是他们在已有基础上推进,而不是凭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