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碗蘸水?这道题没有答案。在云贵川有多少家庭就有多少种蘸水。
武汉人袁弘与四川人张歆艺结婚后,习得老婆吃饭打蘸水的习惯,亲赴厨房像模像样制作起蒸茄子蘸水,几个调料瓶来回倒腾后,一碗奇怪的蘸水诞生。
“那个,蘸水出了点问题,有惊喜。”
另一边回答道:“爱真的需要勇气,来面对奇怪的蘸水。”
只见张歆艺一口下去,皱起眉头,强忍不适,但手里的筷子没有停,继续伸向那碗迷之蘸水,越吃越上头。你别说,新的菜品往往是失误造成的,把芥末油当作了花椒油,芥末放大了大蒜的香味,让一碗冲脑门的“致命”蘸水成就生的可能。
*《做家务的男人》
蘸水没有绝对的方程式,万物皆可蘸,万物皆可被蘸,这是西南人民的精神高地。只是唯一值得被称为标准的就是云南人常念叨的“无蘸不饱饭”,一餐无蘸水,就浑身难受吃不饱饭。
当然在云南“打蘸水”还有另一个意思,是指敷衍了事。不过,最开始人们以盐为蘸水,不是为了敷衍而是因为苟且。但如今苟且的含义早已不能表明蘸水的真谛,就像敢于胡乱所说:“蘸水将调整口味的权利还给了食客”,蘸不蘸、蘸多少、蘸什么、蘸多久,全凭自己把控。如今的蘸水,非敷衍非苟且,而是打破了规则,成就了真正的“众口可调”。
参考资料
1. 《打个蘸水》敢于胡乱
2. 《云南蘸水谣》云南省武定县文联
3. 《蘸水的快意人生》肖育文视界
4. 《我在吃蘸水乾坤》王璞
5. 《“南方蘸水”上热搜,这次北方人真的不懂了》嵩洋
6. 《多少想念贵州的游子 都是从一口蘸水开始的》一大口美食榜
7. 《风味原产地·云南》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