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这个方子,问了几家鱼糊粉老板,他们说,以前确实要加猪油,现在适应新口味,猪油已经不放了。汤底胡椒也有所减少,年轻一代口味没以前那么重。
提鲜点睛的小虾米也是后来才有的,毕竟从前连鱼都难吃到,虾皮更是稀罕物。
关于吃,“传统”和“正宗”是玄学,方子随时代改变,正不正宗舌头说了算,只要汤底是用鱼熬的,不玩假,那都是一碗优秀的鱼糊粉。
相传清末民初,汉口有位“抠门”好吃佬,把菜场卖剩下没人要的咪咪小喜头鱼买来炖汤,搭配米粉,发明了这种神仙吃法。加入油条则是为了满足码头工人的碳水需求。
鱼糊粉鼻祖田恒启从前就开在汉口花楼街,靠近江边的后花楼,曾住那一带的老人还记得,在粮油米面凭票供应的计划经济时代,鱼肉虽不能天天吃,但熬汤的鱼香每天都能在巷子闻到。
花楼街不复踪迹,真·田恒启也消失于江湖。
由于工艺复杂,熬汤费神,如今想吃一碗货真价实的鱼糊粉,还蛮难的。
做鱼糊粉的店本就不多,其中还有个别为了追求利润,鱼少味精多,一碗都是米粉坨子,不讲武德。
我第一次吃鱼糊粉是在户部巷,那是很久很久以前,这条巷子还没成为打卡景点的时候。据说现在户部巷鱼糊粉已经卖到十几块,然后味道……懂的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