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部分地区是吃面的,只有信阳地区以米为主,但并不是吃面的就要一直吃面,吃米的就不沾面。饮食文化的融合主要靠不同地域的人来实现,那么,面养大的洛阳小伙儿娶了吃米饭长大的信阳姑娘,在吃这个问题上,会碰撞出啥样儿的火花呢?
言苏伦 | 文、图
吃面的老爸和吃米的老妈
吃得和谐还花样儿百出
老爸来自豫西洛阳洛宁县,面养大的北方小伙儿,跑到鱼米之乡信阳来,娶了米饭喂大的老妈,扎根儿信阳30多年,现在定居郑州。俺家的餐桌上,有信阳菜,也有洛宁老家的特色主食。
原本以为他们会吃得火星撞地球,但如今看来,并不会。
老爸已经完全被熏陶成信阳吃货,一天不吃米,就觉得没吃饭,而不吃面的老妈当初连面条都不会盛,现在几天不吃就想得慌。
姥爷将一手地道的信阳菜倾囊传授给老爸,他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个人在厨房里像变戏法一样,烧鲫鱼、红烧腌鱼块、老黄瓜炖甲鱼、冬瓜炖腊肉、五花肉炖萝卜、鱼头豆腐汤等好吃的就陆续上桌了。
至于老妈,信阳菜也能做个八九成,像洛宁老家吃的玉米糁儿、面条或者咸面片、豆腐凉粉汤等,她也会做。
因此,他们不但能吃到一起,时不时还切磋厨艺,变着花样儿吃。
比如在做鲫鱼的时候,掌勺的是老爸,老妈在一旁监督。
你没炕到时候就翻面了?老妈指着锅里的鱼。
老爸一边儿放盐、鲜辣粉和酱油一边儿争辩,谁说的?都焦了……
你水又加多啦!老妈慌着来阻止,却来不及了。
老爸盖上锅盖儿,谁说的?水刚好淹住鱼。
俺在外面听两人喋喋不休,作为吃瓜群众忍不住喊一声:水多了就喝鱼汤,饿死啦!
有时候,他们也会突发奇想吃点儿啥,比如地菜饺子。
按理说信阳是吃米的,但也有些家常面食别具一格。不过自己包饺子还是少,除了过年,很少动手。不然,也称不上突发奇想。
两人会大老远跑到黄河风景区附近,挖两大袋子地菜回来。接着,翻箱倒柜找擀面杖等家伙事儿,然后,老爸负责和面、调饺子馅儿,老妈负责擀饺子皮。
包饺子的时候,喋喋不休又开始了。
饺子馅儿是不是太淡了?老爸尝了尝问。
不淡,盐吃多了不好。老妈斩钉截铁连尝都不带尝地说。
饺子皮太厚太大了,老爸皱着眉,手里包着饺子。
那是你和的面太硬了,老妈还在继续擀着又厚又大的饺子皮。
末了,面都用完了,馅儿还剩半盆儿。
老妈看到俺父女俩的杰作,很诧异地说:你们包的是饺子吗?馅儿包那么点儿,干脆吃饺子皮算了!
包那么多馅儿,那是包子。老爸争辩。
吃瓜群众——俺也插一句:下锅里都一样。
接下来几天,除了地菜饺子,还有一盘炒地菜,清香可口,确实好吃。
于是他们就合计,下次啥时候再去挖……
没啥吃的洛宁老家
养出了大厨老爸
老爸时常说起他小时候,没啥吃的,很艰苦,饺子一年能吃一回。来到信阳,天天一桌子菜,想吃啥有啥,简直一个天一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