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关东大地震,鱼市变为废墟。
松田的牛丼店,不得不随着鱼市搬迁,至东京海鲜批发筑地市场里继续营业。
这时的小店其实已经初具规模,并且随着生意越做越好,松田还开了2家分店。
每天24小时营业,顾客还是络绎不绝。
30年过后,松田的儿子继承父业,正式接手这家小店。
为了显示自己的牛肉盖饭正宗,给它取名为“吉野家”。
并且刚来就立下了雄心壮志,给自己定下“一年赚1亿日元”的小目标,要把店铺打造成家族企业。
为了提高上座率、提升营业额,他还将牛丼饭做了改良。
把原先的魔芋丝、葱、笋等配料去掉,只留下牛肉和甜味洋葱。
这样不仅大大节省了做饭时间,还加快了出餐速度。
渐渐地,“方便”、“快捷”逐渐成了吉野家的代名词,很多赶时间的社畜和学生党,都会选择来小店吃上几口。
而短短几年时间,吉野家也凭借着“顾客数量至上主义”,快速成为了日本国民届的快餐代表。
上世纪九十年代,时代发展迅速,经济快速增长。
吉野家早已成为遍地开分店的成熟企业,菜单上的种类也逐渐多了起来,不再单单只卖牛肉饭。
也开始逐渐走出国门,打开美国市场。
当时,一名香港留学生洪明基,在美国看到了这家“可以吃米饭”的门店。
颇具商业头脑的他,一早就注意到了这个日本快餐品牌。
虽说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设立门店,但作为米饭大国的中国竟然没有!
洪明基嗅到了一丝商机,于是正值毕业之际的他,放弃了留在美国干投行,和回港经营家族企业的选择,毅然决然地来到北京,决定自己创业设立公司——合兴集团。
合兴集团一举拿下吉野家的特许经营权,把吉野家引到了中国。
1992年,吉野家正式落户北京。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此时恰逢中国餐饮业刚刚起步,麦当劳、肯德基等洋企不断涌入中国市场。
眼看正赶着快餐业的兴起,吉野家也顺势在中国“火”了一把。
迅速站稳脚跟,越做越大。
反正在我的记忆中,当年吉野家的“小牛饭”可谓是红极一时。
那时候谁要是没吃过“小牛饭”,那就是赶不上时代潮流。
02
吉野家在北方市场发展得如火如荼,但也不免有些“骄傲”。频频令人大跌眼镜,感到失望。
先是2012年,央视报道了山东六合速成鸡事件,风靡中国的洋快餐品牌纷纷上榜,吉野家就是其中之一。
这种速成鸡,每天要吃18种抗生素,在40天内迅速长到6、7斤。
而这些并没经过任何检疫的鸡,被山东六合集团收购,卖给了各大快餐集团。
但当“激素鸡”被送检,还未出最后的结果时,吉野家就立刻发了一条消费者声明:
“吉野家对原料采购程序实施严格管理,并承诺目前六合鸡肉并未在公司所属各门店使用,请消费者放心食用。”
他们想用这个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如此匆忙的声明,不免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
更为打脸的是,当检疫结果出来后,吉野家马上发出第二条声明解释道:
“就有关报道我司仍存有六和鸡肉,此六和鸡肉我司于19日已就地封存,六和鸡肉目前并未在我司所属各门店使用,请消费者放心食用。”
封存?不是说没有吗?
对比两条声明,吉野家澄而不清的态度,让消费者们大跌眼镜。
这么多年积攒的信任,瞬间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