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0多个项目,还藏着更多的趋势。
比如,将有两条高铁经过雄安。再加上已经开通的京雄城际,未来雄安将成为河北的一个交通枢纽。
又比如,成达万高铁和渝西高铁的安康到重庆段总计投资也超过了2000亿元,分别连接到华东和中部的中心城市。
这不仅仅是为了强化成渝都市圈。如果仔细整理这30多个项目就能发现,线路其实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这中国经济“四极”当中。
这跟四年前有所不同。2018年,经济形势同样复杂,当年同样出现了高铁建设潮。但当年超过6成的项目都分布在中西部地区。
背后,或许是政策主线发生了变化。当年,中国努力全面脱贫攻坚,在中西部尤为明显。在此之下,通过高铁来提高基建投资和激发沿线经济潜力,成为中西部地区“弯道超车”的方式之一。
还有,天津至潍坊高铁、潍坊至宿迁高铁、北沿江高铁扬州至南通段,均是京沪高铁二线的组成部分。再加上京沪高铁二线其他路段已通车,等待这三段路正式开工后,全线通车指日可待。
京沪高铁可是众所周知的中国“最赚钱”高铁,去年利润62.48亿元,同比猛增55%!
虽然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利润下降,但你要知道,在正常的2019年,京沪高铁的利润甚至可以去到119.13亿元。
所以,虽然二线不一定能完全复刻原有线路的辉煌,但随着经济复苏,未来这条线路通车后,增长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最后,今年大基建出来托底经济,相当于又一次“定向放水”。
一直以来,交通运输设施完成投资额在基础设施完成投资额中的比重都是最高的,超过30%。这种时候,通过修路让基建投资爆发,不仅具有了现实上的意义,更是在为中国经济循环开辟新的长远的“道路”。
乐于修路的中国人,不仅干成了“高铁上的国家”,还把整条高铁完整出口到了印尼。
甭管是跨城还是跨海,只要条件ok,报批、招标、开工,一气呵成,毫不含糊。哪怕地理条件不允许,只要经济需要,创造条件也能逢山开路、遇水叠桥。
因此,过去十年,“高铁速度”逐渐与国家命运牢牢绑定:
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时,高铁加速落地,托底中国经济。
“一带一路”需要拓荒者时,高铁又身先士卒地站了出来。
而到了今年,基建又一次成为了稳住经济大盘的关键抓手之一。
回过头来看,稳住经济大盘,如何恢复市场主体的强劲信心和继续扩大消费,也很重要。
中国人乐于修路,也更要踏实地走在路上。
参考资料:
1.界面新闻:总投资超万亿元,年内开工的20多条铁路在哪些地区?
2.新华日报:南北沿江、通甬、盐宜高铁建设再提速,“十四五”江苏铁路投资将超3000亿元
3.铁路建设规划:四季度超万亿项目将开工!2022-2023年度计划开工铁路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