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的秦汉两代,都把太湖流域视为控制东南的关键。不过吴越之地对于远在长安洛阳的皇帝来说,始终是一个让人不怎么放心的异数,开发力度自然不够。只有在诸侯割据的时候,这一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才会有所上升。今天湖州市的中心城区吴兴区便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西汉时的会稽郡非常广阔
不过核心区仍是在太湖沿岸
但太湖的开发也很有限
而广大的浙闽山区就更是人口稀少了
(底图来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三国后期,继承了江东大统的吴末帝孙皓设置“吴兴郡”,取吴国兴盛之意,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地名延续国祚。但由于吴国当时已经陷于严重的内乱和外部压力下,这个名字和孙皓本人都没有能够把国运延续太久,20多年后就亡国了。
东吴开启了太湖地区大规模开发的历史阶段
北有苏州、南有吴兴(湖州)

但吴兴这个名字一直保留了下来,一直到南北朝时期都没有变动。而在这段历史里,吴兴所代表的湖州和吴中所代表的苏州,对太湖的控制权一直都是平分秋色,是为两根吴地的擎天柱。
靠湖而生
不过“吴兴”这种名字在大一统时代,听在皇帝的耳朵里总是不舒服的。所以一旦南北朝的乱世结束,吴地成为了大隋王朝下的一个次级地区,名字就肯定要改。
隋仁寿二年(602年),“湖州”第一次出现在了历史上,将吴兴置于其下,终于能让皇帝心里舒坦点。从湖州这个名称也能看出来,当时的湖州和太湖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不仅是紧邻湖边,也能够进入更庞大的水运体系。
太湖的存在其实
使得整个环太湖地区都能受益于大运河

丰富的水资源,和能够借大运河水道北上的优势,自然刺激了太湖沿岸和水有关的各类产业。从太湖渔获到桑蚕纺织,苏州和湖州始终是太湖南北两岸双璧,也让城市的知名度和全国地位不断上升。明清时代行销全球的湖丝,实则在唐代就已经出现,是当时湖州的支柱产业之一。
北方皇帝没见过这么水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