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南瓜和10种食物一起吃,老南瓜和什么不能一块儿吃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0-29 10:39:04

03

“姗姗来迟”的小麦

小麦原产于中亚一带,虽然在4000年前已传入中国,但起初种植并不广泛。

冬小麦虽然起源于西亚冬雨区,并不很适应黄河流域冬春雨雪稀缺的自然条件。

到了秦汉时期,中国传统农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以防旱保墒等为特点的农业耕作技术迅速成熟,小麦高产的种植特点也被激发出来。

再加上秦汉农田水利技术的成熟,解决了小麦冬春季节的灌溉难题,政府也开始在洪涝灾害较重的地区推广小麦种植。

此外,农业加工技术的发展,也使人们对小麦的接受程度提高。

从先秦到汉代早期,人们对小麦的食用方式主要是粒食。

当时人们像吃稻米一样食用小麦,称“麦饭”,因颗粒坚硬,口味较差,也不便消化,使其在很长时间被视作“恶食”。

传说在鲁班发明石磨后,麦由粒食变为“面食”。

随着汉代以后石磨的推广,小麦的种植面积日渐扩大,进而推广到南方地区。

中唐以后,粟麦轮作推广,小麦逐渐取得了与粟并驾齐驱的地位,其标志为,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实行的“两税法”已明确将麦作为赋税征收的对象。

到了宋代,虽然中国主粮仍为粟、麦、稻,但相对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北方小麦生产消费已远超小米。

古代南瓜和10种食物一起吃,老南瓜和什么不能一块儿吃(5)

04

退出“群聊”的大豆

大豆古称“菽”,是先秦时期中国重要的口粮作物。

在当时,大豆作为人们的主要口粮,一度与粟的地位相当。

在一些先秦典籍中,菽的地位甚至还排列在粟之前。

《孟子》中记载,“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管子》记载,“菽粟不足,末生不禁,民必有饥饿之色”。

古代南瓜和10种食物一起吃,老南瓜和什么不能一块儿吃(6)

​从上述记载中可知,大豆在先秦时期是作为主食存在的。

不过,秦汉之后,大豆就退出了主食的行列。

由大豆加工制成的各类豆制品,迅速成为中国饮食中重要的副食品种。

其中,豆腐富含蛋白质且易于消化,在隋唐之后已经成为中原及南方地区民众重要的副食来源。

明清之后,豆腐的影响区域进一步扩大。

05

漂洋过海来看你的主食与果蔬

中国古代以小农经济为特色,因此很多人常常想当然地认为,中国农民不思进取,自我封闭。

这实际上是以今天的标准看待既往的世界。

我们今天吃的西瓜不是来自西方,而是原产非洲;

南瓜也非来自南方,而是原产美洲;

辣椒成为四川、湖南人的美食只是最近几百年的事。

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中有两种(小麦和玉米)来自域外;

“五大油料作物”中有三种(花生、芝麻、向日葵)来自域外。

诸多历史事实表明,中华农业文明是一个多元交汇的文明,中国农民不仅乐于接受新事物,而且善于改良和创新。

中外农业交流大多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大体可分为3-4个高峰。

秦汉和魏晋时期,中外农业交流大多经由陆上“丝绸之路”,自西北引进的居多,因此异域作物多冠以“胡”字,如胡服、胡琴、胡椒、胡麻(芝麻)、胡荽、胡瓜(黄瓜)、胡豆(蚕豆、豌豆),当然也有葡萄、苜蓿、石榴等。

古代南瓜和10种食物一起吃,老南瓜和什么不能一块儿吃(7)

南宋 鲁宗贵 吉祥多子图

​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引进作物则多用“海”字,如海棠、海枣、海芋、海桐花等。宋元明时期则多冠以“番”字,如番薯、番豆(花生)、番茄、番椒、西番菊(向日葵)等。

清代从海路传入的多用“洋”字前缀,如洋芋、洋葱、洋白菜、洋槐、洋姜,等等。

与秦汉、隋唐和宋元不同,明清时期传入的作物中除瓜果、蔬菜外还有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重要粮食作物。

由于它们高产、耐瘠、耐寒,一些边远苦寒山区和边际土地得以开发利用,扩展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地域空间和时间配置, 促进了农业的快速发展。

如番薯,适应性强,无地不宜,“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 。

17世纪初, 江南水患,五谷不收,饥民流离。

徐光启从福建引番薯在上海、江苏推广,起到了很好的救荒作用。

民国时期,美洲作物的产量差不多占据了中国粮食总产的10%,在东北、西南等地区则超过20%。

中国人口在西汉时期已接近6000万。

然而,此后的1500年中,起起伏伏,升升降降,到明初人口仍然只有6000多万。

从明朝中期开始,人口开始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快速而稳定的增长,到清末已超过4亿。

迟至1820年,中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经济体,中国的GDP约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32.4%)。

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没有现代科技, 也没有现代工业,中国经济主体仍然是农业。

那么,是什么支撑了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农业增长呢?

应该说, 多熟种植等传统集约农业措施及高产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是这一时期中国农业和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

古代南瓜和10种食物一起吃,老南瓜和什么不能一块儿吃(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